印泥盒在材质上出于用途要求,必须是严密、不透气、不吸油的材质。印泥盒在形制上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由于是文房用品,文人情趣,尽显其中了。自然也是被文人雅士用尽心思,百般雕琢。印泥起源于宋代,其主要作用当然是为了防止油料挥发。并且也许是由于印泥形似胭脂,所以最初的印泥盒和胭脂盒极为相似,而这点,对于后世印泥盒的审美影响也是相当深远。
印泥盒,亦称印奁、印色池。文人用其蓄藏印泥,宋曾巩诗:“印奁封罢阁钤间,喜有秋毫免素餐。”传世品中亦见有唐代印盒,由此可见,印盒不晚于唐,而盛于宋,宋代的官、哥、定、越等窑均烧造过印盒。
明代屠隆在《文房器具箋》中將印泥盒列為專項。印泥盒形式不一,以扁圓矮小者為常見,內盛印泥處十分平淺。所用材料有玉、石、竹、木、角、漆、金、銀、銅、鐵、象牙等多種,造型各异,雕琢精妙,可用可賞。前人有云:“印色池,唯瓷器最宜。若瓦器,耗油。铜锡有锈。玉与水晶及烧料俱有潮湿之弊,大害印色。近有以石为之,亦不适用。”
直到宋朝后期,印泥盒逐渐普及,开始成为文人雅士寄托情志的专用物品后,印泥盒上的主题也逐渐开始丰富起来,大都是反映着盒子主人的某种追求。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