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款是印章印面刻制完成后在石头的一边或两边甚至四边刻上文字,故称边款,也称侧款、印跋、款识。印章边款的出现,是在印章的实用中产生的,古代印章上多无边款,可能是因为当时的印章质地都是铜的、玉的,过于坚硬,不易凿刻的缘故。约在隋唐时代的官印有凿刻的年号款出现(见图1)。
图1 隋印凿款
宋代官印,印背上也大都刻有年款和铸造机关(见图2)。
图2 宋官印凿款
当时的边款还谈不上是什么艺术,从现有的实物发现元代之前私印很少有凿款。也许在当时人们不重视边款。自元代以后,王冕用石料作为刻印的材料,给篆刻创作带来了方便,再加上文人自己动手刻制印章,这就需要在刻制的印章上落款。
后由明代文人将实用边款转化为艺术边款,边款艺术开始流行起来。刻边款如刻印文一样有双刀、单刀之分。从资料上看出文彭的边款是用双刀刻成,他是先写好款字再依墨下刀,每一笔都是双面下刀,犹如刻碑(见图3),文彭是最先用双刀法刻款的。
图3 文彭双刀边款
后何震也学文彭双刀刻款,也有时扩单刀刻款(见图4)。
图4 何震单刀边款
“直到乾隆年间,丁敬开始全用单刀法”(见沙孟海《印学史》)(见图5)。
图5 丁敬单刀边款
在明代刻边款字数最多的是魏植所刻的“悔庵”印,该印刻五面款计284字,是《心经》全文。到清代边款艺术已经走向成熟。刻款字数最多的是蒋仁刻自用印“蒋山堂印”四面长款计488字,且笔笔见刀让人佩服。而一印作五面款并且是五种字体的是清代高凤翰所刻“雪泥亭长”印,分别作真、行、草、隶、篆五体,很有趣味,比较少见(见图6)。
图6 高凤翰五体边款
古人刻边款确立一定的位置,主要是为了盖印的方便,也防止把印章盖颠倒。潘天寿先生在《治印谈丛》中说:
“具款有一定之面,刻一面者,须刻在印的左侧。刻两面者,始于印之前面(即向己之一面),终于左侧。刻三面者起于右侧,终于左侧。刻四面者,起于后面仍终于左侧。刻五面者,起于印后,终于顶上。亦有无论一面二面以至五面均起于左面者,亦有刻一面于顶上,或向己一面者。”(《潘天寿美术文集》)。
边款内容一般多是刻上作者的姓名(如果只刻作者名字的又称穷款,见图7)、上下款、刻制时间(多用干支纪年)(见图8)、地点印文出处,等等,也有作者表达对艺术见解,也有加图案追求图文并茂的(图9)。也有的篆刻家在一方印章刻一面款或两面甚至四面长款。
图7-图9
图7 吴让之边款
图8 赵之谦边款
图9 赵之谦边款
《通雅》称:款是阴字凹下去的,识是阳字凸出的,在印章中称阴文为款,阳文为识。边款一般都是刻阴文,阳文比较少,晚清篆刻大家赵之谦以阳文拟六朝造像碑刻入边款,开创阳文入边款之先例。吴昌硕也常有阳文入款的作品。刻边款的用刀方法与刻印面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的地方,特别是刻不同书体的边款对用刀要求也各不相同,明归世昌谈用刀有16种刀法,清姚晏论刀有19种刀法,但说法太玄。其实在实践中只有冲刀与切刀两种刀法。如自由式款只要熟悉了就可以直接在印侧随意刻,以刀代笔,以石当纸,自由挥洒。我也尝试真、草、隶、篆等多种不同的书体创作四面长边款,四面长款就要计算边款的字数也可以在石头四周打草稿,当然也要看刻何种形式的边款,这要根据创作具体情况来定。不同的字体对刀法要求也不一样,这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不断总结。
我刻甲骨文、小篆的边款与写字一样中锋用刀,中则藏锋敛锷,筋骨在中。圆线条可采用“披”“削”的刀法,直,要笔法刚健;曲,要血脉贯通。长线条可用“拉”的刀法,使之刻出的线条与小篆、甲骨文的气息相契合(也可以用冲刀的方法),甲骨文款以自由式章法,行与行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但每行与行之间都相互呼应,相互协调。秦士尉先生刻甲骨文边款也拟此章法(见图10)。
图10 秦士尉甲骨文边款
我也尝试用单刀中、侧锋并用刻大篆边款也别有味道(见图11)。
图11 吴自标甲骨文边款
刻隶书边款我一般用单刀直冲,为表现出横画的“蚕头”“燕尾”部分则以两刀完成,第一刀完成后再把石头反过来接第一刀由轻到重下刀即可。长竖用刀则以拉为主,短竖用切刀法,捺画则把石头倒过来由轻渐重即可表现出线条波磔的效果,形成一边光一边毛自然崩裂而产生的拙朴、斑驳的意趣。有时选择的石头品种不同线条的崩裂效果也不同。
楷书款线条是由大小不等的三角形组成,除一些长横、撇、捺外用刀尖重压即可以。楷书刻法在我们创作中应用比较多,自由式章法比较简便又快捷。如要想刻出有六朝魏碑味道的楷书则就要注意用刀轻重、缓急和掌握魏碑的主要特征(见图12)。
图12 吴自标楷书边款
行草书圆笔画较多可以采用冲、切并用再辅以削、拉等用刀方法,特别是在有“圆”“s”处的地方有些笔画也可以分几刀去完成,形成笔断而意连的艺术效果(见图13)。
图13 吴自标行草边款
边款是篆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枚印章中,边款和印面的关系,如同书画中的题款一样不可缺少。没有边款的印章,就好像一幅字画上没有作者落款一样,不能算作是一件完整的作品。欣赏一幅好的边款就如欣赏一幅精美的袖珍拓片,给人以美的享受。
从明清传世的名家篆刻作品来看,边款也为我们提供了鉴定这些作品的真伪依据,也为研究篆刻家的艺术生平、爱好以及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等提供了重要的文字资料。当代不少篆刻家在创作印面的同时也致力于边款的研究,并且创作出一方方精美绝伦的边款并且有着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使篆刻艺术更加完美。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边款创作漫谈,边款的历史变迁,及各种边款刀法的演变》上有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