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徴耄念之宝”玺,白玉质,交龙纽,印面镌刻阳文“八徴耄念之宝”六字。印面7.5厘米见方。在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乾隆宝薮》中有明确著录。所用玉材质地上佳,交龙钮雕琢细致,身形遒劲,鳞片齐整,头部刻画细致,双目平视前方,神态威猛张扬,雕琢抛光一丝不苟,平面打磨平滑如镜,正是典型的乾隆一朝独有风格。
将实物与《宝薮》对比,无论是印材的质地、大小,还是印文的篆法、布局都与该书中的著录相符合,可以确定为乾隆时期的真品。从前述乾隆帝在《八徴耄念之宝联句》序言中“佩押纽以交龍”的描述看,正与此方“八徴耄念之宝”组宝的交龙纽形制相符,乾隆五十五年新正重华宫联句之时乾隆皇帝着意描述的组宝的原型很有可能就是此玺所组成的一套。
乾隆帝圣寿七十时,用杜甫句刻“古稀天子之宝”和副章“犹日孜孜”玺,在纪念圣寿的同时,也表明自己不敢怠政的想法。而今八旬,乾隆帝将视线落在了儒家经典《尚书》“洪范”篇上。据《尚书》“洪范”篇记载:武王克商后,向箕子请教天道之义,箕子便以洪范九畴相告。这洪范九畴分别为:“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徳、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徴、次九曰嚮用五福,威用六极”。
乾隆认为箕子所陈洪范九畴是“万世帝王制治之源……无一不关于为君者之一身一心”。而九畴中的第八“念用庶徴”即通过各种征兆体察万物万民,与乾隆当时的想法正相一致,于是,据此拟定“八徴耄念之宝”的宝文。
乾隆帝自己在《八徴耄念之宝记》中是这样解释的:“思有所以副八旬开袠之庆,镌诸玺,以殿诸御筆,盖莫若《洪范》‘八徴’之念。且予夙立愿八十有五,满乾隆六十之数,即当归政。今虽八十,逮归政之岁尚有六年。一日未息肩,万民恒在怀。庶徴之八,可不念乎?念庶徴即所以念万民。《曲礼》‘八十曰耄’,老而智衰之謂。兹逮八十,幸赖天佑,身体康强,一日万机,未形智衰,不可不自勉也”。可见,八徴耄念之宝的刻制既是乾隆对八十万寿的纪念,也是对自己的戒勉。
在以后的几个月中,“八徴耄念之宝”成为乾隆君臣间经常性的话题,与乾隆八旬万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备受瞩目。以至于乾隆五十五年新正在重华宫举行的大型茶宴上,乾隆帝与廷臣及内廷翰林之间的联句就是以“八徴耄念之宝”为题的。乾隆帝自己也屡次提及八徴耄念之宝的制作情况。“予因来岁八旬正寿,镌八徴耄念之宝,冬仲即已镌成,於立春吉日遂行鈐用”。“予于上年长至月,因开岁寿跻八袠,思复镌玺以资钤用,宜莫若洪范八徴之念,命选和阗良玉,刻为八徴耄念之宝。盖予仰荷天庥,康强犹昔,而勤政爱民,固不敢一日不自勉也”。可知最早的“八徴耄念之宝”刻制于乾隆五十四年冬天,质地为和阗玉,并于第二年的立春日开始钤用。
除主宝之外,乾隆帝还同时选取了“自强不息”的宝文,刻制成副宝,与主宝相配。“自强不息”源自《周易•象传》对《乾卦》的解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隆自言:“向有自强不息宝,以殿御书。庚子年镌古稀天子之宝,副以犹日孜孜。兹以寿跻八旬,镌八徴耄念之宝,仍副以自强不息。盖经书中自儆之语虽多,而易象首乾,法天行健,至为切要者,无逾于此语。”“予既镌八徴耄念之宝,复副以自强不息,亦犹七旬时刻古稀天子之宝,副以犹日孜孜,皆铭乾惕之志也。”天子乾隆以“敬天”为毕生追求,以“乾”命名年号,以“乾卦”图像为玺印、徽号,故“自强不息”作为对“天”和“乾”的经典和根本性解释,成为乾隆毕生的座右铭之一。选取“自强不息” 己的一种鞭策,也是对儒家“君子”人格孜孜不倦的追求。
乾隆皇帝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拟定了“八徴耄念之宝”和副宝“自强不息”之后,便开始了大规模的新宝玺的制作。这种以“八徴耄念之宝”为核心宝玺的制作从乾隆五十四年冬天一直持续到乾隆五十九年,从没有间断过,制作总量超过一百四十方。
主宝“八徴耄念之宝”、副宝“自强不息”与引首宝“嚮用五福”组成的固定搭配,只在乾隆五十四年冬至乾隆五十五年初有过比较集中的制作,数量有十几套之多。要求三方宝的质地、颜色一致,共装于同一匣中以备应用。这种组合同样应该是出于乾隆帝自己的意愿。因为乾隆帝在《八徴耄念之宝联句》序言中特别谈到了这三方宝玺的关系:“得寿偕宣鼓之成,计字協羲爻之画。引之嚮用,副以健行。佩押纽以交龍,座侑觞而称兕。”并特别注明副章曰“自强不息”,引首曰“嚮用五福”。而“嚮用五福”则同样取自洪范九畴中的第九“嚮用五福,威用六极”。乾隆帝之所以要选取“嚮用五福”四字与主、副宝组成固定搭配,表达的是同样的得意而又自我鞭策的心境。统观乾隆皇帝登基以来的宝玺印文,以三十五岁壮年“乾隆宸翰、机暇临池、奉三无私”开头,以七十“古稀天子”“犹日孜孜”和八十“八徴耄念” 、“自强不息”结束,一个与年龄赛跑的要强皇帝形象跃然而出。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