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虽小技,须是静坐读书,凡百技艺,未有不静坐读书而能入室者。”让我们静座,了解一下历代印学家的秘笈:袁三俊与《篆刻十三略》,周亮工与《印人传》,冯泌与《东里子论印》,许容与《说篆》,吴先声与《敦好堂论印》,朱象贤与《印典》,张在辛与《篆印心法》,高积厚与《印述》,桂馥、姚晏与《三十五举》续,陈克恕与《篆刻针度》,魏锡曾与《绩语堂论印汇录》。
袁三俊与《篆刻十三略》
袁三俊,字籲尊,号抱翁,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生卒不详,大约活动于清代康熙、乾隆年间。不屑制举,唯肆力于六书。在村中私塾读书时即喜篆刻,父、师恐其因之荒废学业严厉呵责而不止。印章师法秦汉,兼得顾云美、汪虎文神韵,著有《抱翁印稿》,惜已不复见。另著《篆刻十三略》出现于清初印坛,语简意赅,言之有物。道光间被顾湘收入《篆学丛书》,故后之学者得以每每引用其说而辅陈之,也为今人留下了宝贵的篆刻艺术思想遗产。
《篆刻十三略》,即十三则印论,题为,学古、结构、章法、满、纵横、苍、光、沉着、停匀、灵动、写意、天趣、雅,是作者针对当时印坛所出现的一些弊病而从正面立论的。第一则“学古”曰“秦汉六朝古印,乃后学楷模,犹学书必祖钟、王,学画必宗顾陆也。广搜博览,自有会心”,至理名言,为全文之总论。第二至四则论述章法,第五则论述刀法,第六至十二则阐述印章美学的基本审美标准,第十三则论述印人的修养素质。其中尤以对印章美学的阐述最为精彩:
沉着:不轻浮,不薄弱,不纤巧,朴实浑穆,端凝持重,是其要归也。文之雄深雅健,诗之遒炼顿挫,字之古劲端楷,皆沉着为之。图章至此,方得精神。
灵动:灵动不专在流走,纵极端方,亦必有错综变化之神行乎其间,方能化板为活。
不难看出这是作者在创作中获得的细微的审美感受。一“沉着”,一“灵动”,其美于何,其病于何,聊聊数语,一目了然。文字简朴而多内蕴,比兴生动,风韵如诗。
文中还涉及到印章的气韵和意趣,似乎与沈野的自然天趣说一脉相承,但更借理用中国画技法类比,显得较为实在些:
写意:若画家作画,皴法、烘法、勾染法,体数甚多,要皆随意而施,不以刻板为工。图章亦然。苟作意为之,恐增匠气
天趣:天趣在丰神跌宕,姿致鲜举,有不期然之妙。远山眉、梅花桩,俱是天成,岂俗脂顽粉所能点染。
作者在这里指出自然天趣最忌的是“匠”与“俗”。何以医之?最后一则“雅。开了医俗之方:“惟胸饶卷轴,遗外势利,行墨间自然尔雅,第恐赏音者稀。此中人语,不足为外人道也。”这段文字对当代印坛犹能启人深省。
袁三陵的《篆刻十三略》问世后影响甚大,其友文懿公有诗赞曰:“魂梦难忘处,侬浓葑水东。吴中谈篆刻,此事独推袁。温润存刚健,交流会本源。古交人莫识,小道尔能尊……”评价之高,可见一斑。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