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谱版框赏析举隅,印谱版框纹饰的多样化,印谱框赏析

文人画的影响和版框纹饰变化

讨论印谱版框纹饰的多样化,不能不从文人说起。中国古代书、画、印之发展,最初注重实用性,主体是各门类工匠。自从有文人介入,就与传统工匠发生冲突,引起各艺术门类的巨大变化。“文人画”萌芽于唐代,兴盛于宋元,在宋元400多年里,由于文人思想的蓬勃,突破旧时束缚,呈现着游心物外、不拘格律的新思潮。这种新思潮表现得最为显著且辉煌者,莫过于绘画,因此之故,史称宋元是“文人画”的黄金时代。“文人画”具有学养深厚、言之有物、格调高雅的特点,兼具文心、诗情、画意。文人墨客藉绘画宣泄胸中逸气,表达自身之清高与文雅。

明代以降,因文人墨客介入印坛,印谱辑录风气亦随之兴盛,印谱形式及类别趋于多样化,各式各样的印谱刊行于世。不论是以原钤古玺印成谱者、摹刻古玺印成谱者、集自刻印成谱者,或集名家刻印成谱者,等等,成为推动篆刻发展之重要媒介。

明代以至清初,印谱版框纹饰最初仍如古籍版框,只有简单的单栏或双栏形式,没有太大变化。自文人介入印坛,“文人”思维亦慢慢融入印坛,在印作中,其表现手法是以文言雅语或诗词入印,或以斋馆楼台及历史人物作为印文入印,此类现象,存世的明代印谱中比比皆是。

文人思维从文言雅语入印始,经发展延伸至印谱刻印的版框纹饰设计中。利用版框纹饰来表现文人思维,发展甚为缓慢,清初以前,印谱版框纹饰无甚大改变。至清乾隆十七年(1752),始有突破性发展,现在所能见到“文人画”理念融入印谱版框中者,首先是汪启淑(慎仪)乾隆十七年辑成之《汉铜印丛》,成谱于乾隆十九年(1754)之《锦囊印林》及成谱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之《讱葊集古印存》三谱。以上三种印谱的版框纹饰,打破了传统古籍中单栏、双栏格式,《汉铜印丛》首先采用松、竹、梅三友图纹,《锦囊印林》采用卷草纹,《讱葊集古印存》采用双龙纹作为版框纹饰。此三种印谱版框纹饰面世,令人耳目一新。自汪启淑这三种印谱始,印谱版框纹饰发生突破性发展,由乾隆后以至民国期间,印谱版框纹饰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

張灝輯《學山堂印譜》以诗词入印

自古以来,传统文人均一身兼数艺,诗、书、画、印,多有涉及,更旁通金石学、古文字学及版本学等等。文人墨客将其审美思维融入版框纹饰设计,乃理所当然之事,由此,印谱版框纹饰便带有所谓士人气、书卷气、文气。因随篆刻艺术发展日渐活跃,印谱汇辑成风,印谱版框纹饰亦由传统单栏、双栏,较纯粹之版框样式,掺入文人意趣,甚或民间风俗色彩,衍生出各式各样全新的印谱版框纹饰面目,不仅为版面增添形式美,更可窥见制谱者的个人品味以及向往之精神与人格。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