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方精彩的印中都不乏有作者的匠心, 这种看似不经意, 实则苦心经营的巧思在看似平正板滞的黄牧甫篆刻作品中更为重要。 学习黄牧甫篆刻章法中所运用的独特艺术表现手法及章法布局方法, 领略和揣摩其章法的匠心, 掌握这种艺术创作的方法与途径, 初步探讨并思考其对当代篆刻艺术创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黄牧甫; 章法
中图分类号: J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5312(2013)09-0088-01
明清篆刻艺术是继秦汉印章艺术之后的又一辉煌时期, 亦称为印章艺术史上的第二高峰期。 其显著特点是篆刻人才济济、 篆刻大家辈出, 篆刻流派纷呈、 传世名印迭现、 印学著述宏富、 印谱刊行成风、印风百花齐放。 在晚清印坛中, 黟山黄牧甫全面继承皖浙二派印学精髓, 广收博约, 并受赵之谦印学启迪, 以敏锐的眼光取法借鉴大量出土的古器物文字, 将印外求印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无论其创作成就, 对后世影响, 都成为晚清印坛的一代宗师。
一、 黄牧甫生平简介
黄牧甫, 原名士陵, 字牧甫, 亦作穆甫、 穆父。 晚号别署黟山人、倦叟, 徽州黟县人。 他早年斋号“蜗篆居” , 中年为“延清芬室” ,晚年为“古槐邻屋” 。 他生于道光二十九年, 卒于光绪三十四年, 享年 60 岁。
黄牧甫书、 画、 印皆精。 篆书渊懿朴茂, 自有一种庄穆之气。 他一生精力大多花在篆刻上, 作品总数在四五千以上。 他篆刻初学邓石如、 吴让之, 继学赵伪叔, 能得此两家之长。 后在广州、 北京期间,接触金石文物日多, 对古玺、 汉印、 权量、 诏版、 泉币文字, 皆有自己的理解, 入而能出。 章法疏密处理, 法乎自然, 匠心独运, 能在极险峻中求得平衡, 在平实中追求变化。 刀法刚健有力, 豪爽超逸, 而能自成风貌。 能在清代晚期, 浙、 皖, 吴(让之)、 赵(之谦)、 吴(昌硕) 等印坛强手之外, 另辟蹊径, 在篆刻艺术上别树一帜。 他一生居广州时间较长, 对岭南和全国印学的发展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传其学者, 有其子少牧及李尹桑、 罗宪、 乔大壮、 邓尔雅等人。著述有《续说文古籀补》、《黄牧甫印存》 上下集等。
二、 黄牧甫篆刻章法美
章法是篆刻艺术中最重要、 最具魅力的环节之一。 章法以篆法为基础, 通过精心设计, 表现作品艺术构思, 与之相应的刀法则是对创作构思每一细节的实施。 在具体作品的创作中, 各种表现手法大多是综合使用, 互为因果、 互相映发, 最终共同营造出作品的艺术风貌。在作品的基本样式和和印文结篆风格类型确定以后, 印文的排列组合方式是作品章法的最初雏形。 一切精细入微的构思, 刀石间的磅礴气势和细如毫颠的妙趣皆由此生发。
黄牧甫篆刻用刀犀利劲挺, 章法化险为平, 平中寓奇。 它的特点是: “平正中见流动, 挺劲中寓秀雅” 。 本来平正方直, 再加上光洁,是最容易造成板滞的。 但黄牧甫却以此见长, 用他特有的艺术手法,克服了板滞之嫌, 其中很有些奥妙。 这个“奥妙” , 就是他运用了哲学上的辩证法于篆刻艺术。 世上任何事物, 都是充满着矛盾的, 矛盾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篆刻艺术也如此。 在篆刻中, “平” 和“险” ,“正” 和“斜” , “粗” 和“细” , “疏” 和“密” 等等, 都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 黄牧甫善于利用这些矛盾, 使之辩证地得到统一。 在一方印中, 往往用一、 两个字造成他们的对立面, 在一、 两个字中,又往往用其中一、 两笔(也称为险笔) 造成它们的对立面。 把这些辩证地统一起来, 就取得了平中有险, 正中有斜, 密中有疏, 方中有圆,静中有动, 巧中有拙, “看似寻常最奇崛” 的艺术效果。 在矛盾中求生动, 这就是黄牧甫篆刻艺术的“奥妙” 所在。
从印面效果来说看似平正, 而实则气象万千, 波澜恣肆。 老一辈篆刻家邓尔雅评其章法为“尤长于布白, 方圆兼用牧甫相衡, 参伍错综, 变化不可方物。 ” 每方精彩的印中都不乏有作者的匠心, 这种看似不经意, 实则苦心经营的巧思匠心在看似平正板滞的黄牧甫篆刻作品中更为重要。 然而就大多数印章而言, 牧甫章法安排的基调是以汉印均衡法为之, 取横平竖直, 让长短直线作平行而微妙不等距的疏密处理, 间以弧线或斜线破其雷同呆板, 或以线条轻重点拨出精神, 辅之以边框的粗细结合求其平衡, 从而构成印章章法的技巧玄关。 平易中见欹侧, 板滞中含巧思, 这是黄牧甫篆刻作品中章法美成功运用的结果, 也是黄牧甫篆刻风格形式的重要手段之一。 篆刻章法中的起承转合往往靠的是字与字之间的联系呼应, 黄牧甫在处理章法的呼应联系上总是善于把多种矛盾因素组合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而又极具匠心。
综上, 学习黄牧甫印艺应追寻劲挺犀利、 光洁遒妍的意味, 在平简规整中求其参差变化, 要观原拓以辨其章法、 用刀的机巧, 体察他所做的尝试对篆刻艺术创作的借鉴意义。 更得关注黄牧甫的书法和绘画的艺术特征, 尤其是篆书的笔法和结体, 这样才能从全方位及更深层次上体悟黄牧甫印章艺德魅力所在。 在今后的学习中, 应该多临习其代表印作, 辩证地分析他的印作, 汲取其精华, 剔除拙劣的部分,运用“扬弃” 的学习方法。 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使自己的技艺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唐友才.黄士陵[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
[2]刘江.中国印章艺术史[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5.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