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敬,对于篆刻爱好者来说自不陌生。“浙派鼻祖”、“西泠八家之首”……诸如此类的描述也听过很多回了。今天,在这“荣耀”基础之上,我们来谈一谈丁敬的人生“三奇”——奇人,奇事,以及那把“奇刀”。
△丁敬画像
今天,在这“荣耀”基础之上,我们来谈一谈丁敬的人生“三奇”——奇人,奇事,以及那把“奇刀”。
奇人
丁敬出生于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生于浙江钱塘县。年少时主要靠父亲卖米酒来维持生活,有“家贫甚,其亲皆年高”的说法,可以看出丁敬家境比较贫寒,典型的穷苦人家的孩子。
长大后,也许是“子承父业”,丁敬便成了杭州西湖边一家小酿酒坊的掌柜。
△丁敬作品:丁居士
这样的出身在当时的篆刻界还是比较特殊的,丁敬既不是科举出身的举人进士,也不是衣食无忧的望族子弟,是个地地道道的“草民”。
丁敬是没能力吗?不是的,他只想做一个不谙世事的草民。
△丁敬作品:丁敬身印
年轻时的丁敬饱读诗书、博学多识,曾经有机会被人举荐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在当时,对于一般读书人而言,博学鸿词科是改换门庭、步入仕途的绝佳机会。
可是丁敬却毅然放弃了大多数人热衷的官场,而是继续在杭州经营自己的酿酒坊。或许丁敬认为,只有摒弃一切世俗才能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衷爱的书画金石艺术。
△丁敬作品:豆花邨里草虫啼
除了诗书画印之类的艺术创作之外,丁敬还有一个重要的爱好,那就是不辞辛苦四处访碑。只要一有时间有条件,丁敬就会背上行囊,来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
他游遍杭州及其周边各地,遍访碑版、摩崖、墓志、刻石……有知识的地方就是丁敬的落脚点,都有丁敬的身影。
△丁敬作品:两郡风流水石间
靠着多年的努力和积累,丁敬写成了兼具历史与艺术价值的《武林金石录》,这本书改正了一些前人研究上的错误,填补了宋朝后半段的历史空白。
本来,作为一个生活窘迫的下层草民,一个酿酒坊的掌柜,似乎与高大上的篆刻艺术不相干。但是凭着自己的爱好,通过自己的努力,丁敬却成为一位不折不扣的篆刻艺术大师,这应该算是一种奇迹吧!
奇事
奇人总会有奇事,因为奇人做的事情简称为奇事,哈哈……开个玩笑,其实丁敬的奇事还真是挺奇的。
△丁敬作品:曹焜之印
譬如在南京的时候,“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结识了丁敬,他很喜欢丁敬的印,想买一两方,谁知那时候的丁敬傲岸不群,即使李方膺花费千金也买不到丁敬的印。
为什么?丁敬嫌钱少?不是的,因为丁敬不卖啊,而且理由是没有理由,不卖就是不卖,完全凭自己心情。
△丁敬作品:铁研斋
钱都买不到,这可怎么办?其实也好办,让丁敬送几方得了。
没听错、看错。你给我钱,我不给你刻;你不给我钱,我反倒送你几方印。还是丁敬自己说的:
通州李方膺晴江,工画梅,傲岸不羁。罢官寓金陵项氏园,日与沈补萝、袁子才游……予爱其诗,为作数印寄之,聊赠一枝春意。(源自《印跋》)
△丁敬作品:汪氏书印
你看,任性的丁敬就是这么有范,完全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是奇事之一。另有就是“你向我求印,我不但不刻,反而要破口骂你”的奇事。
据说当时很多达官显贵都很喜欢丁敬的印,便纷纷向他求印。但丁敬又不轻易为他人刻印,对于达官显贵更是如此,绝不会随便答应,如果对方十分强求,丁敬就痛骂一顿,弄得对方十分尴尬。
△丁敬作品:梅竹吾庐主人
当然,这样奇事的背后是有原因可寻的。
大约在丁敬60岁左右,丁敬家中突发大火,“所藏弃,尽化黑蝶”。他这一生所收藏的书籍文献几乎都被烧毁了,十分的凄惨。
后来他的父亲母亲和他的长子也相继去世,这些打击使得他非常郁闷,压力很大,由于没有发泄之处,与邻里之间相处,并不惬意,常常喝醉酒,痛呵他人。
△丁敬作品:亦耕
由此可见,痛骂达官显贵的奇事也算是“情有可原”了。
奇刀
如果要给篆刻史上所有名家的刀排个名,毫无疑问,丁敬的刀是一定可以被入围的。
而且是前三可望,第一也会是众望所归,是名副其实的。
△丁敬作品:宗镜堂
我们知道,丁敬在篆刻历史上所取得的突破性成就,公认的就是在治印刀法上的大胆创新。在丁敬之前,所有关于篆刻的刀法基本都是徽派篆刻体系所一直倡导的“冲刀”。
在“冲刀”法大行其道时,丁敬非但没有囿于前人的思想,拘泥于前人的刀法,而是产生了一个十分大胆的想法:革新刀法。
△丁敬作品:玉几翁
他想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刀法,不说是改变篆刻史,因为丁敬当时或许并没有这样的想法,只是单纯的想改变,不希望所有人的刀法都陷入一种固有的模式。
在有了伟大的想法之后,丁敬便着手于这个理想,付出应有的行动。
而后世的我们也早已知道了它的结局——丁敬在取法先秦印谱、融汇明人与徽派的篆刻成就,博采众家之长,在潜心研究多年之后终于创造出具有重大革新价值的刀法“切刀”法。
△丁敬作品:砚林亦石
如果要问:冲刀和切刀哪个更好?其实,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丁敬也是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刀法。
从表面上看,丁敬的创新似乎仅仅是刀法上的创新,实际上印章的笔法与章法相应地都得以创新,而正是这种创新,才成功地为清朝篆刻界打开一扇崭新又雅致的窗户,让印人拥有更加广阔的篆刻思维与更加深邃的篆刻意识。
也许,丁敬也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刀法能引来篆刻格局上的巨大改变,在那之后,清朝篆刻界从徽派“一枝独秀”逐渐发展成徽派浙派“二水分流”的天地。
△丁敬作品:我是如来最小之弟
这可谓是篆刻历史上的一大奇观,丁敬的刀也可谓是篆刻史上的“奇刀”。
其实,无论是奇怪的性格,还是奇特的事情,或是神奇的刀……这一切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丁敬本身就是个奇迹。
到了晚年,丁敬的篆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家境却越来越差,陷入了“学愈老成而家愈贫”的艰苦境地。
△丁敬作品:同书
但是,即使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奇人”丁敬始终都没有放弃自己深爱的篆刻,一直痴迷于研究与学习。这样着迷的状态,从酿酒坊的掌柜变成篆刻界的一代宗师也一点不会让人觉着奇怪了。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