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坛从明代中叶至晚清,出现了一个堪与秦汉篆刻媲美的辉煌时期。这一时期,篆刻名家如云,流派纷呈,精品迭出。其中最负盛名的有以文彭为首的吴门派,以何震为首的新安派,以程邃为首的皖派,以林皋为首的莆田派,以丁敬为首的浙派,以邓石如为首的邓派等。
文彭款青田石印章:通高9.6厘米,长宽亦3.8厘米。其石料较为杂乱,不纯粹,总体来说赭色较多,中部呈黄色,这是典型的水坑石,在水中浸润太久的缘故。印章上部雕琢一老者在训教两顽童的情形,老者的威严与顽童的可爱交相呼应。印章前侧刻有“嘉靖壬子冬日仿秦汉古篆法文三桥”行书边款;后侧刻有“嘉靖三十一年岁在壬子之冬水春望日仿古文彭”行书边款;印文则为唐代王昌龄的《李四仓曹宅夜饮》诗篇中的“霜天留后故情欢,银烛金炉夜不寒”。
印面文字以秦小篆为主,略参汉代缪印篆体势,结体端严工整,线条平匀劲挺,章法均满匀停。大概仍沿用刻牙章“边细于文”手法的缘故,四面边框线条太细,在使用流传过程中已被磨损,在今天看到的印拓上,此印已成一方无边的朱文印了。
文彭(1498—1573),明代篆刻家,为文徵明长子,字寿承,号三桥,江苏苏州人。曾任两京国子监博士,人称文国博。诗、书、印均传其家法,皆有造诣。尤精篆刻,风格工稳,章法疏朗,开创了印学史上第一个流派——“吴门派”,又称“三桥派”,与何震并称“文何”。文彭用冻石刻印,并首创印章边款,改变了元代以来板滞纤弱的弊病,恢复了汉印传统,他和何震提出篆刻应以六书为准则,主张篆刻必须精通六书,才能入印,并努力创作实践,取得了空前的成就,由于他刻印讲究六书,篆文不涉怪诞,又向秦、汉玺印汲取营养,因而他的印章在当时确使印坛面目为之一新。
在文彭等人倡导下,篆刻之风大起,书法家和画家等都参加篆刻创作,开创了文人自篆自刻并与书画三足鼎立的局面,文彭成为文人篆刻流派的先导。文彭的襄刻追求汉印质朴,雅正秀润,风格遒劲, 他矫正以往纤弱好奇、有乘襄法、气格低劣的恶习,故而孙光祖在《古今印制》中言:“文博士得汉人、元人神髓,典雅古朴,去华丽而务静穆,去峭厉而务浑融,去谨务而务闲逸;俗目愈远,古道愈深,有明百家,无出其右,吴兴而后,一人而已,真逸品也。”
历代许多文学家、诗人、书画家都对印章情有独钟,许多印人同时也兼工诗书画,他们常常取用一些典故成语、诗词佳句或者俚俗语言作为闲章内容,往往能出奇制胜,饶有情趣和意味。方寸之间古朴和浑厚的情致,蕴含着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丰富哲理。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