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8 1894年作 黄牧甫为俞旦刻 寿山石扁方章
创作年代:1894年作
印文:秦瓦汉专之室
边款:伯惠兄邮属,士陵仿专文时甲午春二月。
尺寸:3.5×1.4×4.1cm
说明:俞旦(1861-?),江西婺原人,后改籍广东。字伯惠,号呆道人、呆人、寄斋、寄盦、寄庵、从衡、星江,斋室名秦瓦汉专之室、静娱斋、清荫堂。
3459 黄牧甫为许镛刻 青田石自用印
印文:阳湖许镛
边款:一刀成一笔,古所谓单刀法也。今人效之者甚伙,可观者殊难得,近见赵撝尗手制一石,天趣自流,而不入于板滞,虽非生平所好,今忽为撝尗动,偶一效之。振老以为何如。癸未荷花生日,牧父志于羊石。
尺寸:2.1×2.1×5.1cm
说明:许镛,字子振。工山水。
此方印章,刻“阳湖许镛”四字白文。为黄牧甫1883年所刻。对于许镛,今可知者甚少,只能从黄牧甫为其所刻印款中找寻线索。从黄牧甫刻“丹青不知老将至”一印之款中,我们只知许镛来自江南,所以历来黄士陵研究中,对于许镛为江苏阳湖(常州)人的考证便来自于此“阳湖许镛”一印。是印边款:“一刀成一笔,古所谓单刀法也。今人效之者甚夥,可观者殊难得。近见赵撝叔手制一石,天趣自流而不入于板滞,虽非生平所好,今忽为撝叔动,偶一效之。振老以为何如?癸未荷花生日,牧父志于羊石。”此印不仅对于黄牧甫由习吴让之转向学赵士谦面目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众所周知,黄牧甫做为一代篆刻大家,最为遗憾的是没有留下其学术性的著作,所以对于研究黄牧甫及其印学思想和印风的发展,其所刻于石侧之边款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此印之边款又恰恰体现了黄牧甫对于篆刻刀法的理解与审美情趣的转变,故多为历代研究黄士陵者所重,此条边款内容亦于研究黄士陵的各种论文中频频见之。可见此印款之意义与价值亦是不言而喻的了。
一个大家的成长过程中,总离不开身边师友们的帮助,黄牧甫亦是如此。黄牧甫学印道路的坎坷是可想而知的,珍贵的前人印章、印谱等学习资料,对于物质生活一直清贫的黄牧甫来说并不能轻松拥有。光绪八年(1882),黄牧甫自南昌迁居广州,在广州鬻艺期间结识了一批文人名士,其中包括许镛。许镛,字子振,江苏常州阳湖县人,能文,擅书画。1882年黄牧甫曾临吴让之“丹青不知老将至”白文印刻予许镛,款曰:“振心农自江南来,购得攘老晚年手作印册,知余攒仰,据出授观,余闭门索隐,心领而神会之,进乎技矣。质诸振老以为然耶?否耶?壬午新春,士陵并志。”此时黄牧甫向许镛借得这套《攘老晚年手作印册》,对黄牧甫来说意义非凡,使其对吴让之印风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技艺亦是突飞猛进。正如其在边款中所记:“心领而神会之,进乎技矣。”也故此黄牧甫对许镛感恩戴德也是可想而知的。
3636 清 黄牧甫刻寿山石印章
尺寸 2.2×2.2×4.5cm
平头方章,材质规矩。
印文:光泰长寿。
边款:丁酉三月 牧甫作。此印曾在《黄牧甫篆刻作品集》一书中出版。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