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款产品操作非常简单,每枚印章图案均采用镂空印刷,旨在帮助篆刻初学者更加方便的临摹篆刻作品,掌握其篆法和刀法,省掉描稿和上石的烦琐,同时可能有力提高初学者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汉印A系列:
印面2.0×2.0:渭成令印、骑司马印、赵安、上官建印、李嘉、赵不围、辛偃、军仓令印;
印面2.5×2.5:张九私印、郑千秋、马顺、魏霸、朱卢、庄许、张君宪印、赵昧、关内侯印;
印面3.0×3.0:广陵王玺、利苍;
印面3.0×1.5:养拙(朱);
渭成令印
此为西汉时县官印。原印面2.3×2.3cm,通高1.9cm,印铜铸,方形,鼻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渭成令印”四字,“令印”二字末笔下折,为西汉印文特点。
骑司马印
西汉官印,印字末笔仍有一个小弯(此小弯东汉以后即消失)。横竖笔画均等,骑字笔画多。注意两个不同的“马”。
赵安
赵安”玛瑙印,西汉,1955年广州华侨新村玉子岗出土,印面文字:赵安,原印大小2.2厘米见方。
上官建印
汉朝私印风格与官印相同,惟尺寸略小。汉私印〔上官建印〕,印面长宽为1.9X2.0cm。
李嘉
为汉代玉印。印中的笔画大都方起方收,笔画线条粗细一致,笔画间距十分均匀,有匀净典雅的美感。“李”字的中部为两条弧线,与上下的方折笔画形成了对比。“嘉”字中“力”由圆曲线和斜线组成,与“李”中的弧线形成了很好的呼应,使得印章的整体风格在统一中又有了一些变化。
赵不围
玉印,赵不围,私印。就印章使用规矩而言,秦后印章使用规则制度化,天子方可使用玉印。但从这方印章的情况来看,推测应该是秦汉之前,春秋战国时期的印章。
从宏观看,整个印面线条之间,包括线条与边框都有着相等的距离,没有谁比谁宽,谁比谁窄的情况。白色和朱色部分各司其职,留下很好的感观效果。
从微观看,印面上少有的几个弯笔,如肖字上方左右两笔带着微微的弧度。从走势看,应该是由两笔连接形成,适当的弧度让上半部分不会显得过于呆板。然后看看肖的下半部分,形成了向右微微的弯曲。上下弯曲的结合,让赵字不会有六个竖笔都是直线的尴尬局面。再看看不字,两笔下挂但是不会有下垂之势,上拱的走势带来了线条的提升。
辛偃
汉代玉质私印。纵24毫米,横24毫米。广州博物馆藏,著录于《中国玺印篆刻全集·2》。此印为汉玉印名品之一。风格上追求静穆工稳,线条处理得既硬又挺,以彰显印面的庄严与平稳。此印在线条的刻画上可谓细致入微,同向笔画的处理上注意了俯仰向背的变化,微妙的弧度表现出细腻流畅的笔意。在起收笔处处理得极为挺劲爽利,具有清刚之气,作者的篆刻功力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在印面章法的安排上,作者注意避让,两个字所占的布局空间并不相同。“辛”字笔画较少即占用了较少的印面,让“偃”字有足够的空间伸展。
张九私印
此印中三个字较为平正,“九”字则在形态、留红上有所变化。这种章法格局就是“三平一变”。“三平一变”是汉印的创造。古玺中平正与变化相对较淡,而汉印平正的基调中恰好能突出变化。这种章法格局与“三密一疏”的格局相比,突出了变的因素。主要表现在疏的一字笔画的圆斜笔处理及由此带来的不规则的留红,与其他三字产生明显的反差,视觉效果突出。“九”字笔画弹性有限,怎么变也不会像另三字一样近乎满白,就反其道以圆斜笔突出变化。此印上两字较满,本来有头重脚轻的隐患,“三平一变”的处理则有些转移矛盾的意味。值得一提的是,此印印角磨损成圆状,正好呼应了“九”字,为这方印的对比平添了柔和色彩。
郑千秋
郑千秋”印单从印文线条来看是典型的工稳类汉印。但是在表面的工稳风格之下,却是一款“混搭”的印章。为什么这么说呢?细听小编一一道来!我们说汉印一般印文四字或者二字居多,对于四字印二字印的章法排布无非是从左到右(四字印或回文)依次排布。那么,三字印怎么安排布局?我们说无非是两种方法。第一种“左二右一”,第二种“左一右二”。这就是三字印的基本章法。我们观此印。章法上明显是“左二右一”。但是从印文风格来看呢?单看右边“郑”字我们可能会猜想这是一方满白文印。单看左边“千秋”二字我们一定会是一方右边留红很多的粗白文印。这样自然地我们说这是一款“混搭”的汉印。虽然混搭,但是这方印给人的感觉却是很养目妥帖的。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混搭”美?这要从汉印的用字传统说起,如果是让吴让之、赵之谦大师来刻这方印,“郑”字下部分笔画一定会拉长,以满足让头舒足的创作风格。但是汉印不一样,汉印在创作过程中不会刻意的去改变字形用以满足整体的和谐,相反汉印在创作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弹性选择。这也是我们在今天设计印稿的过程中值得借鉴的一种方法。
魏霸
魏霸,东汉汉和帝时人,官至光禄大夫。“魏霸”是指一方印,此印是现存汉代形制最为硕大的一方私印,印文清朗妥适,线条匀落流畅,遒健中见婉转,具有一种文静典雅的韵味。
赵眜
南越藏珍印玺“赵眜”玉印出土于墓主人的腹部和腿部之间。覆斗式印钮,上边有一个小孔可以系印绶。印文为阴刻篆书“赵眜”二字。这枚玉印是墓主的姓名章,它和“昩”字封泥相互印证,使我们知道墓主人姓赵名昩。这方印表现出很高的制作水准,线条刻画非常精到。它也正好是12竖笔,按理说应产生一方顶级的佳作。但是,由于它加上了横向的日字形界格,效果大打折扣。这种界格竖有三道线条,而横只有两道,等于变相为印文增加了一竖笔,导致字形过于竖长。另外,印文本已有许多竖笔,界格再加上三条,拥挤且重复,实在是画蛇添足。这样的处理有其特殊背景,一是南越国的印制复古,带界格的很多;二是这两个字在篆书中都是左右结构,容易形成印面四部分并列,界格可以消除这一点隐患。“赵”字下面有一个幅度很小的嵌合,也是为了避免印面松散。
关内侯印
此印为鎏金青铜质。扁柱体,顶部有1个龟形钮,龟首上昂。正方形印面上有2行阴文篆书”关内侯印”。东汉前期官印同西汉晚期、新莽时期的印文风格是一脉相承的,印章呈方形,印文为规范的缪篆,字形方正,笔画匀整,镌刻精致,风格平正厚重。章法构图上,已不同于西汉印文与边框距离较远的处理方法,而开始冲边就笔构形。此期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官印,有以“朔宁王太后玺”为代表玺印,有印风多元的将军印,有以赐匈奴印为大宗的少数民族官印。
广陵王玺
金印铸造而成,2.3厘米见方,印面阴刻篆书“广陵王玺”四字,印纽为立龟。印主人为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九子广陵王刘荆。其龟钮精致,纹饰优美,印文阴刻篆书“广陵王玺”,布局疏密有致,行笔直中有曲,流畅和谐,坚挺饱满。全印设计精妙,制作工整。
利苍
“利苍”玉印·西汉,1973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二号汉墓出土,高1.5厘米,长2厘米,宽2厘米,此印线条苍茫浑厚、挺拔有力。这方印的篆法特别,“苍”字多直线,而“利”字则以弧线为主,起收交接明显。整个印章的空间分布大疏大密,“苍”字排布紧密,“利”字疏朗,右下角大块留红与“苍”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加以弧线的巧妙利用使得整个空间圆融流动。外边框的处理,使得整个印章呈现出刚劲,颇具力量感,与印内圆融的空间刚柔相济。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