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简要殷周青铜器上的文字,皆古奥浑朴凝重肥瘦自若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文字,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称。所以金文又称为钟鼎文。金文与甲骨文相比,已经减弱和简化了文字的象形意味,且与甲骨文笔道二头尖细、直笔偏多而带有方折已经有所不同。金文因为浇铸的缘故,所以其笔道肥粗,弯笔较多,并出现了局部的并笔和团块。

金文在商殷晚期业已成熟,如早期商代的《司母戊鼎》、《我方鼎》,其后西周的《大盂鼎》、《墙盘》、《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等等,皆古奥浑朴,凝重大度,肥瘦自若。清代碑学兴起以后,金文书法重新得到重视,吴大徵、曾熙、李瑞清等先生在临摹的基础上开辟了金书法的新天地。他们用审美的眼光发掘金文的内蕴,从中摸索和发展出一些新的笔墨技巧来表现金文书法的古拙奇肆、斑驳苍茫金石气,并以此融入楷隶行草等其它书体之中。吴昌硕、黄宾虹当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

司母戊鼎》是商代晚期最重的青铜器,1939年在河南安阳出土。因腹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也有释作“后母戊”者。

我方鼎》,甲骨文中刻成口形的“丁”字,在这里浇铸成了实心的块面。所有点线变得圆润起来了,结体也化方为圆。其中因粘并和锈蚀形成的金石气和点线面的对比,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构成关系。

大盂鼎》,体势严谨,字形和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点画保留有甲骨文的刀刻意味和尖笔特点。其特殊的肥笔和块面,强化了奇诡的别趣。其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

墙盘》,盘内铸有铭文二百多字,字形整齐划一,均匀疏朗,字形长方,转折多圆笔,呈现一种端庄而不呆板,活泼而不流媚的艺术风格。此外,其笔画粗细一致,笔势流畅,已有后世小篆的笔意。

散氏盘》,是与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被誉为“晚清四大国宝”之一的西周青铜器文物珍品。散氏盘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其铭文结构奇古,线条圆起圆收,中段饱满而凝炼,字迹草率字形扁平,体势欹侧,显得奇古生动,妙趣横生,是金文中最具书写感的作品,故有“草篆”之誉。且其字取横势而重心偏低,“浇铸”感很强烈,故愈显浓重朴厚的“金味”。

毛公鼎》,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传清道光末年于陕西岐山出土 。毛公鼎因作者毛公而得名,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较长的一篇。其结体长方匀称,较散氏盘稍端整。线条遒劲稳健,布局妥贴,充满了理性色彩,显示出金文已发展到极其成熟的境地。李瑞清题跋鼎时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