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西周重器豆闭簋(又称邓闭簋),通高15.1厘米,宽32.5厘米,口径23.6厘米,足径24.9厘米,重5.06公斤。簋为圆形弇口,圆鼓腹,圈足,腹两侧有兽首衔环耳,失盖。器身自上而下满饰平行的瓦棱纹,簋内底铸铭文9行92字:“唯王二月既生霸,辰在(才)戊寅,王各于师戏大室。井伯入右(佑)豆(邓)闭,王呼内史册命(豆)邓闭。王曰:‘闭,锡(赐)汝戠(炽)衣、环市、銮、旂。用□(继)乃祖考叓(事),□(治)守俞邦君、□(司)马弓矢。’闭拜,稽首。敢对扬天子丕显休命,用作朕文考釐叔宝敦,用锡(赐)眉寿万年,永宝用于宗室。”
铭文大意:在周穆王二月上半月的戊寅日,王到达师戏的宗庙大厅。司马井伯进来,作豆(邓)闭的佑者,王呼内史宣布对豆(邓)闭的册命。王的册命辞说:“闭,赐你玄色的上衣、环形的围裙、还有车上的銮铃和旗帜。继续做你祖父和父亲的工作,管理友俞邦君的司马和弓矢。”豆(邓)闭拜,叩头。为答谢和宣扬天子这一重大、显赫和美好的册命,豆(邓)闭做了纪念死去的父亲叔的宝敦(簋),祈望他能赐给万年长寿,使这件敦(簋)能永远在祖庙中供放。铭文较完整地记录了一次任命官员册命礼器的典礼过程。
稽以“豆”字为姓,源于姬姓。《列子》:西周初期周穆王的御马师名叫造父,而造父的师傅姓泰名豆。泰豆的后裔以祖上的名字为姓氏,称泰豆氏。春秋时简化分为单姓泰氏、豆氏。可知,铸器者豆(邓)闭与周穆王的御马师造父的师傅泰豆无关。《姓氏考略》:豆姓源于芈姓,出自祝融氏后代熊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罗泌《路史》载:“楚有豆氏。”芈姓熊氏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公族后裔,至汉朝有豆如意,其子孙遂为豆氏源于姬姓。铭文中“闭”字出现四次,即铸器者之名,无可争异。然名“敦”,名簋,定名不一。
豆闭簋出土后,吴大澂、潘祖荫,清、道、咸年间金石学家,皆鉴赏过此器。清吴大澂《愙斋集古录》:“邓闭敦出西安,失盖。”考古学家根据铜器铭文,命名为“豆闭簋”;而甲骨文专家、书法家则名为“邓闭敦”。杭州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王禔书钟鼎文邓闭簋铭文扇片款识云:“邓闭敦器藏,吴县潘(祖荫)氏拓本未易寻见。”从器身锈饰看,为出土传世器。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后,更名“豆闭簋”。2006年《中国历史文物》第3期公布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新调入藏西周周穆王时期存世的豆闭簋,可知此器为西周周穆王时期邓国青铜礼器。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