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与石的碰撞,朱培尔谈篆刻刀法与相应线条间关系问题

总之,不同的篆刻家,不同的刀法,甚至一个人在不同篆刻作品中的不同线条上面,均可以赋于这些线条以或疾、或涩、或藏、或露等四种有意味的抽象感觉。并且,它们之间各自在程度上的不同及其在某一根篆刻线条中的合成,使得篆刻线条表现得极端丰富与多彩。但必须说明的是,就某种特定的篆刻刀法而言,它所形成的某种类型的篆刻线条,与另外一种刀法所产生的同一种类型的篆刻线条的表现,将更为多样,简直没有止境可言了。

作为两组对偶范畴,篆刻线条中的“疾”与“涩”、“藏”与“露”之间的关系完全是相对的。因为没有“疾”,就谈不上“涩”;没有“藏”,亦无所谓“露”。那些强调某一种类型的篆刻线条而忽略或忽视另一种类型的线条的举动与想法,在篆刻的创作和实践上,都将是不会成功的,至少不会取得巨大的成功。另一方面,在特定的条件下,上述两组对偶范畴之间又是可以互为转换的,或者说是可以相互融和的。例如,黄易的篆刻线条较之丁敬,可谓“疾”意多于“涩”意,但如果较之同时代的邓石如,则黄易篆刻中的线条,无疑又带上了“涩”的意味了。但你能说他这里的篆刻线条中没有“疾”的表现?这个道理,明者自可察之。至于由以上四种类型的篆刻线条以相互交叉的组合所构成的不同篆刻及印面结构,则对于篆刻家的创作,对于篆刻家个性的宏扬和情感、情绪的抒发,对他们潜在意识的体现,就更没有止境可言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秦汉古印中,其线条同样具有上述抽象感觉。如“武勇司马”、“右闻司马玺”可归入“疾”型线条,“庚都丞”、“济南司马”可归入“涩”型线条,“将传玺”、“胶西司马”可归入“藏”型线条,“前军司马”、“右选文□信玺”可归入“露”型线条等。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