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会有「水痕」?
寿山石形成过程中,熔融的矿体,受到火山热胀喷出的压力,同时接触到不同的矿物元素,流动沉积于坚硬岩石间隙,因此产生了交杂的色纹,同时也决定了质地的松结度。
蜡化纯洁的矿体在凝固形成后,矿床若再度受到地壳变动的挤压或错位,则产生裂纹,这种裂纹时间一久,大部分会再受到周围矿质的填补。如果填充物为玻璃般的透明质,即成为所谓的「水痕」,这种格痕看起来很像裂痕,其实不算是,因为它已经受到二次生成相同硬度质地充填,且无损于石材的强度;如果填充物为氧化铁,则产生「红筋」;如果填充物为其他物,则可能成为「黑色格」或「粉土格」等。
*「结晶性条纹」与「水痕」有何异同?
一般汶洋石、坑头石、杜陵坑、芙蓉石肌里多含结晶性条纹,这种条纹在石肌中透明度较高,且宽窄、数量不一,界限也比较模糊;而所谓的「水痕」,是地底中的矿体受到地壳变动的挤压或错位,所产生一条宽窄一致的细裂纹,这种裂纹时间日久,再受到周围透明玻璃质矿质的填补,因此形成一条极似细裂纹的透明玻璃质线,界限相当明显,应可区别。
*「石纹」与「裂纹」有何不同?
所谓「石纹」又称「石泐」,就是二种不同透明度或不同色泽的熔岩相接合处,这二种熔岩所含的元素有时不尽相同,故透明度与色泽会有极为明显差别,看似裂纹而实非裂纹,因为这二种熔岩冷却后通常会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有时强度比较差,受到撞击时容易由此处纹理散裂。而「裂纹」又称「震格」,通常指在同一种质色、透度的矿块,受到外力强烈撞击后,所产生近白色的断裂纹路。
*何种石面有「凝痕」?
《寿山石考》云:险峻高出的冻石,面多「凝痕」,若水合处,必出五色石,或波光云影状,是高山、都灵产物,非寻常山脉能致者。所谓「凝痕」,就是将印石平面的反射光引入眼内(迎光面),即可发现已切平磨光的石面,仍有些微凝结成凹凸不平的面,或蜿蜒而隐约的突出线纹产生,这种石通常含微晶石英量较高,透明度也较高。至于是否一定出自高而险峻的山脉也不一定,因为这种「凝痕」除了高山、都灵之外,坑头、芙蓉、巴林石也都含有。
*同一种石有质性熟与稚(未熟)之分别吗?
有的,例如田黄、芙蓉石中就较明显有熟与未熟之分,一般田黄石的熟透,是指通体油润而灵透的感觉,若一块石中仍含有不透明的浅色块,则会被指为未完全熟透;芙蓉石中若某部分质地不太润透,感觉尚未蜡化完成的,也被称之为幼稚(未熟)。这种石即使出产的年代再早,也无法改变其质地稚而未熟的感觉。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