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封泥的发现,封泥泥封的用途,封泥颜色与等级区别

封泥,也叫泥封,是古代把印章按在泥上作为门户和包裹封口的凭记,据《后汉书•百官志》记载:“守宫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御纸笔墨及尚书财用诸物及封泥。”这是我们所能看到关于封泥一词的最早记录。

封泥的发现和甲骨文有点相似,在清道光二年(1822),被一位农民无意间挖掘出来,当时人们把它当作是铸造印章用的“印范子”,后来,刘鹗在《铁云藏封泥》的自序中说道:“封泥者,古人苞苴之泥而加印者也。”至此,才揭开了封泥的面纱,人们对封泥才有了一个准确的认识。

谈到封泥,我们最先想到的是它是用来封缄尺牍、文书用的,是的,这确实是封泥的一个重要用途。在魏、晋之前,虽然已经发明了纸,但是能用上的毕竟是少数人,并未普及,那时人们大都把信件、文书写在竹简或木牍上,写好后用绳子捆扎好,在绳结处加上泥团并钦盖印章。

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无论下命令或来往的公文,必须用封泥来封护,来防止私自拆启,否则不能生效,所以要对其进行封检,《说文解字》:“检,书署也。”徐铉主曰:“书函之盖三刻其上绳缄之,然后填以泥,题书其上而印之也。”

所谓的“检”就是一块较宽的简牍,上面写有信件收者的姓名,后来检上开始出现方槽,用来放置封泥,封泥便不会轻易的脱落,也就是王国维所说的:“书函之上,既施以检,而复以绳约之,以泥填之。”

如果卷叠的书简较多,则用袋子把他们装起来。据《汉书•东方朔传》记载:“集上书囊以为殿帷”《汉书》记:“中黄门田客持诏记盛绿绨方底,封御史中丞印”颜师古注:“方底,盛书囊”王国维在《简牍检署考》中说:“以囊盛书,然后施检”由此我们知道封泥也用于封检书囊。

封泥除了用来封护简牍外也可用于封物。《周礼••地官•司市》记:“凡通货贿,以玺节出入之”这里就讲明了用封泥封物来取得凭证进行货物的流通。封泥用于封坛罐。古人把谷物等散碎食品放在罐中,为了防止别人擅自拆启,用泥把器口填实,然后钦盖上印。要么就是用布把器口罩住,在罐口沿下用绳扎紧,用封泥把绳头封住,最后盖上玺印。

封泥用于封竹笥。竹笥也是用来放置物品的容器,封竹笥和封坛罐差不多。封泥用于封钱。据云梦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金布律》记载:“官府受钱者,千钱一畚,以丞、令印印。不盈千者,亦封印之。钱善不善,杂实之。出钱,献封丞、令,乃发用之。”那时钱币中间有孔,用绳子把钱币穿起来,在绳结处用印印封泥,来保管钱币。封泥用于封护门关。

据《礼记》记载:“坏(益也)城郭,戒门闾,修键闭,慎管钥,固封玺。”《秦律十八种•仓律》记:“入禾仓,万石一积而比黎之为户。县啬夫若丞及仓、乡相杂以印之,而遗仓啬夫及离邑仓佐主禀者各一户以气,自封印,皆辄出,余之索而更为发户。”封泥也用于对工程进度、施工质量的检查。在丈量的木椿、绳索处抑印封泥,来表现对工程的负责。

封泥的颜色是不是都一样的呢?我们现在用的印泥都有颜色之分,我想封泥在使用上也会随着等级用途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拾遗记•前汉上》记载:“浮忻国贡兰金之泥。上将出征,及使绝国,多以此泥为玺封”《汉旧仪》载:“皇帝六玺……皆以武都紫泥封”《东观汉记》上有:“训好以青泥封书”所以不同地位、用途的用泥还是有所不同的。

我们现在所看到最早的封泥是在山东泗水尹家城出土的一方“兽 ”封泥,大约是西周晚期。在印章史上,战国秦汉时期可以说是出于封泥时代。从审美的角度看,封泥更有一种古朴美,吴昌硕曾说:“方劲处而兼园转,古封泥时忽见之”封泥的线条细不纤弱,圆不疲沓,凝练浑厚,奇崛遒美。

当印抑在泥上时,用的力度不同所得到得效果也是有拆别的,古人也就是为了起到保密的作用而随手一按,也就是这个原因,封泥给人一种浑然天成,难以捉摸的美。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简单几个字却道出了美的意趣所在,如果仅仅是奇古诡异,那么封泥称不上美,在欹侧错落的排列中却不失平稳,正是这种“似欹反正”才带给人以美的感受。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