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派二代傳人,得銅印易名,西泠八家之孤標冷剛的蔣仁

文人風雅,信而好古,代代相承。晚明印人汪關,因得古印而更名。至清代乾隆三十八年(1773)前後,同樣有一位印痴蔣泰,在揚州平山堂得到一枚漢代銅印“蔣仁之印”,歡喜無量,遂易名仁。他是丁敬印風忠實的追隨者,也是浙派第二代傳人中最優秀的代表之一。

蔣仁(1743-1795),字山堂,號吉羅居士、女床山民。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早年工詩,收藏頗豐,家有北宋胡恢隸書《欹器帖》、初拓《紹興米帖》、明代祝允明小楷《金人銘》長卷等宋元明清書畫名跡二百八十餘種,惜在移居時,這些寄存在友朋家中的歷代佳構,均被權貴孽子巧竊殆盡,引為終身恨事。

蔣仁三十多歲遊藝於鹽商雲集、富甲天下的揚州,中年後返回故里。蔣仁個性孤冷,罕與世接,甚至連廣交天下印人的汪啟淑也未能為其立傳。因不屑俗事,以致於“家至貧,時不舉火,所居老屋兩間,欹危殊甚,而山妻小女欣然忘貧”。生活的窮困潦倒也嚴重影響到蔣仁的健康與藝術創作,此間他很少揮毫奏刀。直到乾隆五十九年(1794)冬天,浙江糧儲道張映璣仰慕蔣仁書法,將其迎至官舍,執弟子禮,殊禮厚待,蔣仁的窘困之狀才得稍解。詎料翌年二月,一代印壇奇才悄然隕落,年僅五十有三,可謂豐其才而吝其壽者。

蔣仁精研八法,楷法在鍾繇、索靖之間,行草書由米芾上窺“二王”,參融孫過庭、顏真卿和楊凝式,被譽為“古秀在骨,每作書如以墨瀋傾紙上,又時似枯藤掛壁”,逸氣縱橫。蔣仁在美術史上的最高成就,當屬其篆刻藝術。蔣仁服膺浙派鼻祖丁敬,他在邊款中稱讚到:“嘆硯林丁居士之印,猶浣花詩、昌黎筆,拔萃出群,不可思議。當其得意,超秦漢而上之,歸、李、文、何未足比擬。”又稱:“近見丁徵君手制印數鈕,皆臻神妙。

白文渾乎漢人,朱文間有宋、元人筆意,品格如嶺上白雲,非胸藏萬卷書不能得其畦徑。此作自謂入室矣。”西泠諸子師丁敬,皆取其一翼而張之。蔣仁則刪繁就簡,不枝不蔓,內斂質樸,深得古秀、簡拙之韻味,當以沉着冷雋勝者,與丁敬最為接近。他不僅對丁敬作品中一些有明人習氣或欠成熟的印式做了去蕪存精的處理,使浙派篆刻早期龐雜的面目變得純凈,並開創、確立了一批經典樣式,為浙派篆刻風格初期定型作出了貢獻。

與一些靠創作數量取勝者不同,蔣仁因其“人品絕高,自秘其技,不肯輕易為人作”,加上未享福壽,鐫印有限。古來以篆刻得大名而治印最少者,非蔣仁莫屬,早在乾隆時也僅見六、七十鈕。然作品雖稀,卻件件精妙,連眼界甚高的晚清著名篆刻家趙之謙也推許他為:“蔣山堂印在諸家外自辟蹊徑,神至處龍泓(丁敬)且不如。”蔣仁還擅長刻單刀長跋邊款,密行細字,洋洋洒洒,刻滿印石四面,字數上百甚至達近千字,“小如蠆尾,波磔宛然,”無一懈筆,鐫刻技藝可謂登峰造極,令人嘆為觀止,在明清流派篆刻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


erweima_wbz 篆刻小站 ...

學習交流微信號:wenbaozhai365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