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篆刻艺术大师,投吴昌硕票的十六个理由,篆刻小站

(6)当一个人的个性在艺术作品上形成之后,往往是“千印一面”,以不变的形式来应万变的文字内容。吴昌硕却不然,他可以把同一的文字内容,表现出多种的形式。他总是从文字内容出来考虑形式。有谁能这样?

(7)他的篆刻,十分重视意境,他说:“匠心构思,累黍万顷,千载下之人而欲孕育千载上之意味,时流露于方寸铁中,则虽四、五文字,宛然若断碑坠简,陈列几席,古趣盎如,不亦难乎?”(《藕花庵印存序》)又有多少人能达到?

(8)篆刻上刻上诗句,有谁能把诗句的绝妙在于“无字处”刻出来?唯有他作的“湖州安吉县,门与白云齐”一印能做到。

(9)许多人说吴昌硕刻印用钝刀。其实他用钝刀只是少数。他是以利刀来达到钝刀的效果,表现出“山骨凿开浑沌窍,有如雷斧挥丰隆”。有人说单刀直入不加修饰才是高手。而吴昌硕却重在“小心收拾”,重在效果,他说“雄浑秀整羞弥缝”,(《刻印》诗)巧在“弥缝”,才是高手。

(10)摹古是篆刻者必经的道路。但吴昌硕是怎样理解的呢?他说:“天下几人学秦汉,但索形似成疲癃”,他又说:“赝古(做假古董)之病不可药。”他不是从形式上求“形”,而是从艺术思想上去求“神”。这,你能做到吗?

(11)“吴昌硕尝与友人语曰:‘小技拾人者则易,创造者则难。故自立成家,至少辛苦半世;拾者至多半年可得皮毛也。’”(见齐白石《自嘲》诗注)通俗的几句话,揭示了篆刻有难易。有的人一生只刻几方印就称为“篆刻家”,能否一省?

(12)篆刻的流派,是过去篆刻艺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有地域性、师承性。当赵之谦大谈“浙宗”与“徽宗”的“巧”“拙”之后,不少篆刻理论家也展开评论,莫衷一是。而吴昌硕却说:“余癖斯者亦既已有年,不究派别,不计工拙,略知其趣,稍穷其变……”(均见《吴让之印存“序”“跋”》)数语中肯,归纳为“趣”“变”二字,压倒群论。在西泠印社成立之时,他在《西泠印社记》中写道:“社虽名西泠,不以自域,”所以印社一开始,就罗致国内各派,吸收日本人为社员。今天印社无形中成为国际化,这不能不说胸襟之大,不能不说吴昌硕之远见。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谁是篆刻艺术大师,投吴昌硕票的十六个理由,篆刻小站》上有2条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