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微信朋友圈,还有微博好友圈,有很多篆刻爱好者。我每天都能看到这些师友们在他们的动态里展示他们的作品,更有好几位朋友是“每日一印”的勤奋,我做不到每日一印,因此我非常佩服这些朋友,因为学印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勤练习,不练习,就算把各种《篆刻学》背到滚瓜烂熟也没有一点用。
但有一个问题,只勤奋就够吗?篆刻是门综合艺术,只是勤奋显然不够。
1、工整点的印,用来打基础。
李刚田老师的《篆刻学》里把印的风格分为“精金美玉式”和“野山荒原式”两个极端,不管是精金美玉式的妩媚、精工、劲秀、典雅,还是野山荒原式的奇诡、雄肆、老苍、古厚,都是极强的个人风格,这种风格可能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但在我们刚刚开始学习篆刻时,就去明显地追求,往往达不到效果。原理很相似的比如书法:我们发现某个书法家的草书笔走龙蛇,惊风泣雨,看上去美到极致,怎么学习?还是要回到学习楷书去,不学习楷书,连基本的笔锋转换都还不会,基本的顿挫都不知,就算记全了草书的口诀,照猫画虎地写会了某些字的样子,照样写不出神采来。
移到篆刻上也是这样,看到明清的一些大家们的风格独特的好印,就去模仿,学习,既不打印稿钻研篆法,也不学刀法,更不去体会章法(章法学习必看:篆刻章法布局大全,篆刻虚实章法分布50例),就只求相似,有时甚至想一个词,找找词典,反写到石头上,就开刀来刻了,刻出来的印匆忙不加细心体会,就钤盖算做作品了,这样的作品,真的没啥价值,或者说,价值不大。
因此,在学习篆刻这门特殊的艺术之始,最好的办法是找一些工整的汉印,特别是字画平直的汉印,一方方临下去,临出上百方之后,再想着去找那些近现代的大家的风格印去选,选自己喜欢的印风下手去学。 要不就从这里开始:汉官印精选,汉代官方印章263方,为篆刻家所器重,坚持临下去,你就是王者!
2、工整点的印,加以变化就是后期的风格印。
有的朋友说,我就不喜欢临汉印,我觉得太土气了,不拉风,不爽快,我就喜欢齐白石的印,齐白石85方精品闲章欣赏,我就想先跟他学,一冲到底,怎么着吧!没办法,你要走弯路去,谁能怎么着你。自己考量一下齐白石的学印之路,师古之初,也是从汉印开始的。而他晚期的心手石相应,完全是熟能生巧,大匠已成的境界,你不栽树苗,想直接就有棵参天大树,怎么可能,哪一栋高楼都是从地基开始打起来的。
我不是说九叠印不好,也不是说鸟虫印不值得学习,他们都具备很高的艺术价值,并且在审美上也经得起时光的考验,但从他们入手,显然不佳。
比如,我们学习绘画,开头我们就说,我们要成为梵高,成为徐悲鸿,于是,我们下手就去学他的《向日葵》,着手就去大笔一挥画奔马,而不想着这些大师们都是从一笔笔的素描线条开始练起的,不掌握准确的线条,不对光线的运用细加琢磨,怎么可能有像样子的作品?我们回头去看一些大师们的素描作品,每一条线条出来的,都看似随意,其实却包含着深厚的基本功,正是这些基本功,造就了他们的那些成名作品。
长期的基本功的积累,就能得到随手一刻,就准确到位的线条,而不加练习的刀功,很可能为了达到某个表象,对笔画不断的刮擦,出来的必然是匠气十足的工艺作品,这不是说工艺品不好,工艺品好坏也有个艺字在里面。但毕竟,我们追求的目标,对自己的要求,不是做一个做工艺品的工匠。
3、向汉印里找工整,从篆法入手。
汉印工整者很多,仅满白一种刻法,就能找出可以临摹的百方不止,想刻好基本功,把这些印一方方下功夫学学就很好。为什么要从篆法入手呢?倒不是那句老话说“七分篆法,三分刻工”限制必须篆好才能刻好,而是在实践中,注重篆法刻出来的印,就处处有了经营,每一笔每一画都经过细心谋划,呈现出来的印面的布白、章法都有根有据,不随意,不零乱。
我自己曾经有过一个阶段,给别人刻印,拿起石头,打好方格,查查字典,照样画到石头上,一刀一刀切下去,就算一方印了,完全不考虑篆法,只在刻成一方印,后来自己回顾印谱,真真不堪回首啊。
篆法有时可能需要我们写好篆书,有时则不必,因为我们在上印的过程中,可以对印稿反复增减,反复调整,动刀之前,往往已经把每个笔画都调整到位了。而这种调整的过程,其实包含了自己的审美情趣在里面,这种调整也是个慢功夫,这种慢功夫,其实也是一种把印“刻工整”的心态在起作用。
综合上面我想到的,大致得出的结论是,初学篆刻,最好从工整的汉印开始入手,每刻一方印时,都从篆刻审美角度做完调整再动刀刻。
顺带说一下,每日一刻这种坚持做一件事的精神很好,但每日一刻不是完成任务,也不是为了完成某个朋友的嘱托的塞责之作,是你自己在练习,你着什么急?想好了,写好了,调整完了,再动手刻,肯定能得出更好的作品。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