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汉印是毎个学篆刻者的必修课,汉玉印因其秀逸飘洒、风姿绰约而成为我们临摹的首选。“利苍”玉印是长沙王利苍的一方私印,整印布局工整而不失灵动,线条既有玉印的劲挺 隽秀,又有汉(铜)印的大气和稳审,是方典型的汉印佳作。
利苍 印拓及印面如图
王磊临摹感悟:
临摹汉印是毎个学篆刻者的必修课,汉玉印因其秀逸飘洒、风姿绰约而成为我们临摹的首选。此方“利苍”玉印是长沙王利苍的一方私印,整印布局工整而不失灵动,线条既有玉印的劲挺隽秀,又有汉 (铜)印的大气和稳重,是方典型的汉印佳作。在临 摹此印时,我的做法是:将原印放大打印出来,仔细 观察各细节后直接反写上石。由于我选用的是比较 爽脆的宵田石,所以下刀时不敢太急,冲切结合以免 崩裂,印成后拓出和原印比较做细小的修改。虽尽鼋 做到形似,然差距仍大,临了三遍始停,现发上其中 两个临作请各位道友批批。
薛元明点评:临印用刀很含蓄,流露出靜穆之味,残破处理也很到位,只是“利”字立刀旁处理力度稍微弱,整体上把握很好。
百川归海临摹感悟:
汉玉印因其秀逸飘涵、风姿绰约而成为我们临 華时首选。此方“利苍”玉印是长沙王利苍的一方私印,整印布局工整而不失灵动,线条既有玉印的劲挺 隽秀,又有汉(铜)印的大气和稳审,是方典型的汉 印佳作。我临革此印时以单、双刀冲刻之,后用切刀 局部加以修饰,想达到温润、古朴之效果,尽量爽利 下刀,追求干净效果,“利”字“刀”部的上收,都 是为了“利”字“禾”部的畅达,边框之残破是长期 使用的结果,而作原印如此,今摹之未加修饰,是想再现原印风貌。
薛元明点评:作者临摹此印面很“千净”,没有着 意表现残烂之旧气,有自己的考虑,也许是因为图片制作的原因,线条有些粗臃膨胀,显得有些乏力,原 印线条很洒脱,要加强对比体会,方能遣貌取神。
陈庆伟临铁感梧:
“利苍” 一印属西汉早期作品,印文处于秦篆与 棊印篆之间,印章风格尚留有秦汉烙痕,边框尚在,界格取消。此印既有汉印后期的苍茫大气,又有秦印 的灵动秀美,较之四平八稳的汉印,临摹难度更大。 该印章法开张大气,线条内敛厚重,一放一收,相映 成趣,加之边框缚束,使之团结和谐,耐品耐读。为 更加贴近原印风貌,余采用原大印面进行临摹,仅得其皮毛矣!
薛元明点评:就临印而言,笔画细弱了一些,或 者是钤盖和制作原因。 “利”字立刀旁处理不理想,外 圆弧收笔时有顿挫动作,不可一泻而下,且禾木旁中 下方“n”线条尤其显弱,“苍”字中短“一”位置稍 微上一点更好,而临作这样处理使得字形中部松散。
何辉临摹感悟:
临印是为创作打下基础的手段之一,每个人都 必须通好这一关,白己也不例外。我注重的是古印中的韵律,那份远古的气总常令人心旷神怡,形式上的 结构已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通过现代手段(使用复印件香蕉水上石法)可以把原印临每至95%以 上的相似,如左图就是此法制作而成。右图是在此基 础上改变重刻的,虽然与原印相去甚远,但个人认为 这是临习后的成果,虽然效果不成样,但思路是正确 的。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潜移默化,这是我对临印 目的的浅识,望老师同道们给予指正、批评!
薛元明点评:作者刀法、章法把握都很好,行刀 见笔意,细节变化处理较妥,惜“苍”字之“口”部 稍微局促,且行刀方向相同,造成橫画大致相同,乃是需要注意留心之处。
汪超临草感悟:
关于篆刻临蓽一般有三种方式:1 .将原印拓在电脑里或是镜子中做镜像显示, 然后依图钩幕上石。2.采用复印机或是打印机制作好黑白稿,然后 用香蕉水将印稿复制上石。3 .用拷贝纸在印拓上双钩填墨然后上石。此三种方式,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只要细心,都 能达到与原印毕肖之境。
临蓽此印之前当悉心解构原印之精神,利苍乃 西汉王丞相。早年随汉高祖刘邦打拚天下有功,后被封为钛侯。马王堆汉墓的二号墓主也。“利苍”一印 亦随墓葬出土,为玉质阴刻。在古代君子佩玉也是名 公贵卿和士大夫们的一种高雅风尚,盛行两汉。玉印 制作精良,章法谨严而婉转,笔势雅洁而劲健。由于 玉质坚硬,不易受刀,据传古有切玉法、砣治法,今有机雕、喷砂等方法。此印线条圆润劲挺,左右穿插, 苍字头大尾小,利字左撇圆转斜插以补苍字之右倾 趋势,左边多以横向取势,右边则运用竖向线条来弥 补视觉的均衡,特别利之刀部,以优美之弧线斜插人禾,营造奇险之势,利用禾之左右双弧线以及苍的中间右弧线巧妙呼应,一动一静,左密右疏,辅以外饰 方框,使得整印布局端严却不欠•灵动。非高手莫能为 之。吾近来多见一些桊汉古印实物,对于古印的理解 更深人了一沙,此印为主人殉葬之物,或者是其原印 的复制品,因而工艺上未能与一些其他玉印相仿佛, 但足正由于刻工仓促,却成就了其率意之美。
我在临幕此印时,是直接采用了涂黑印面,用刀 尖在印面上划出痕迹,然后操刀急就,夸张其形,一 反原印之厚润内敛,代之以锋芒毕露,取张扬之势。 此应属二度临创结合的方式。我学印至今,所临摹之 印实在汗颜,屈指可数。我自谓临摹当有几种层面, 以能得其精神为上,形似为中,临举之冃的实为曰后 创作打基础。那么,以笔墨虚临更能加深理解,锻炼目力。运刀技巧通过大量实践锤炼,必能收到亊半功 倍之效。
我自一家之言,不足为效。恐貽笑大方。希望方 家教正。
薛元明点评:这方临印其实已经是创作。用刀迅 猛,保留起止刀痕,强化疏密对比,以意为之,是一 种“另类”的临参办法。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