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博物馆藏古玺印赏析,有金印玉印铜印,六面印套印等

徐州博物馆是徐州市人民政府在清朝乾隆皇帝南巡时行宫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由陈列主楼、土山东汉彭城王墓、汉代采石场遗址、乾隆行宫及碑园四个展区组成。常年陈列有“古彭之宝”、“金戈铁马”、“天工汉玉”、“俑偶华彩”、“明清家具”、“邓永清捐赠明清书画”等展览。

01 晋铜六面印,尺寸:通高3.1、印面边长1.9×1.9厘米,来源:徐州蔺家坝晋墓出土;

说明:方柱形钮,有穿,印台长方形。印台底面、各侧面及钮面均有印文。印文篆书“季恭言疏”、“季恭白疏”、“臣季恭”,“王季恭白签”,“王季恭”,“兒印”。私印。


02 汉铜套印,尺寸:通高1.7、印面边长1.8×1.8厘米,通高1、印面变长1.3×1.3厘米;

说明:套印又称字母印。此以两枚印章套盒为一组,从一侧套进内印。均为方形印台,外印为兽钮,内印桥钮。两印均篆书,外印字体修长,印文为“骐无猥”,内印印文为“榬少君印”。


03 汉铜肖形印,尺寸:通高2、印面边长1.9×1.9厘米;

说明:桥钮,方形印台,印面阴刻汉阙等图案。此类印用于钤押标记使用。


04 西汉“断翘.妾翘”鎏金铜双面穿带印,尺寸:印面边长2.4×2.3、厚0.7厘米,来源:徐州骆驼山东29号汉墓出土;

说明:方形,有孔贯穿,用于穿系。双面篆书印文“段翘.妾翘”。私印。


05 西汉“萧之左尉”鼻钮铜印,尺寸:通高1.5、印面边长2.1×2.1厘米,来源:徐州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说明:鼻钮,方形印台,篆书“萧之左尉”。萧,汉县。故城在今安徽省萧县西北,该印为萧县左尉官印。


06 西汉藏品名称:“王霸”龟钮玉印,尺寸:通高1.6、印面边长1.7×1.7厘米,来源:徐州大孤山2号墓出土;

说明:龟钮,方形印台。青白玉质,阴文篆书“书霸”,私印。


07 西汉“妾女宰”“刘女宰”双面穿带印,尺寸:长1.85,宽1.85,高0.85厘米,来源:徐州韩山刘㛙墓出土;

说明:印面方形,白玉质。有贯孔以穿带。双面印文篆书“刘㛙.妾㛙”,私印。


08 西汉”刘慎”鸟虫书覆斗钮玉印,尺寸:通高1.8、印面边长2.1×2.1厘米,来源:徐州黑头山汉墓出土;

说明:覆斗钮,方形印台。青白玉质,印面阴刻鸟虫书“刘慎”,私印。


09 西汉“楚司马印”铜印,尺寸:通高1.7、印面长2.2、宽2.1厘米,来源: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

说明:印为铸造,桥形钮,印台近方形,印文为篆书“楚司马印”。狮子山楚王墓出土铜印近200方,涉及楚国宫廷职官、军队职官和王国属县职官。“楚司马”为楚国军队职官,当是都尉属下,主管军政。《汉书•吴王濞传》记载,吴初起兵,在尚未渡过淮水之际,吴王的“诸宾客皆得为将、校尉、行间候、司马”。由此可知,诸侯王国中的“司马”是军中地位较低的直接统兵之官。


10 西汉“楚候之印”铜印,尺寸:通高1.7、印面长2.2、宽2.1厘米,来源: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

说明:印为铸造,桥形钮,印台近方形,印文为篆书“楚候之印”。“楚候”与“楚司马”一样,为楚国军队中直接统兵之官,地位较低。《秩律》中记载:“中候、郡候、骑千人、卫将军候、卫尉候,秩各六百石。”可知,候与千人秩都为六百石。狮子山楚王墓出土“楚候之印”近百方,表明了楚国当时拥有雄厚的军事力量。


11 西汉“楚骑千人”铜印,尺寸:通高1.7、印面边长2.1厘米,来源: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

说明:印为铸造,桥形钮,印台方形,印文为篆书“楚骑千人”。“楚骑千人”为楚国军队中直接统兵之官,秩六百石。


12 西汉早期“刘和”玉印,尺寸:印面长1.85厘米,宽1.85厘米,通高1.1厘米,来源:1996年出土于徐州市铜山区拾屯火山刘和墓;

说明:青玉,表面有白色沁斑。覆斗纽,有横向穿孔。印面方形,阴刻篆书“刘和”二字文字雕刻较粗糙,且有缺笔,应为冥印。出土于银缕玉衣内墓主人腰部。


13 西汉早期“刘慎”螭钮玉印,尺寸:印面长2.4厘米、宽2.4厘米、通高1.5厘米,来源:2006年出土于徐州市东郊上甸子村黑头山1号墓;

说明:白玉、局部沁褐色。螭纽,方形印面一侧下凹,内阴刻篆书“刘”字,另一侧高凸,阴刻篆书“慎”字。刘慎为刘氏宗室成员。私印。


14 西汉早期‘刘犯’琉璃印,尺寸:印面长2.4厘米、宽2.4厘米、通高1.8厘米,来源:2002年出土于徐州市九里区天齐山墓;

说明:琉璃质,色白温润。覆斗纽,方形印面,阴文鸟虫书“刘犯”二字,为私印。


15 西汉中期“李恶天”玉印,尺寸:印面长2.1厘米、宽2厘米、通高1.6厘米,来源:2003年出土于徐州市铜山区望城村汉墓;

说明:青玉,表面鸡骨白色。覆斗纽,顶部横向穿孔。印面近方形,横向阴刻篆书“李恶天”三字。出土于夫妻合葬墓男性墓主人的腰部。


16 西汉晚期“玉讳”双面石印,尺寸:印面长2.1厘米、宽2.1厘米、厚1.3厘米,来源:1980年出土于徐州市鼓楼区万寨村1号墓;

说明:褐色石质。为双面穿带印,竖向穿孔。一面鸟虫书“王讳”二字,另一面无文字。双面印一般正、背两面都有印文,正面为姓名,男性背面为“臣”加上名字,女性背面为“妾”加上名字,故也有人将其称为“臣印”和“妾印”。“王讳”印的情况比较特殊,从造型上看,其确实属于双面印,但其仅正面有“王讳”的印文,背面为一平面,中部有一凹坑,无文字。由于背面为平台,其原来应该是准备刻写印文的,后因故未刻写。


17 西汉“缯丞”半通鼻钮铜印,尺寸:通高1.5、印面长2.1、宽1.2厘米,来源:1986年徐州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说明:印为铸造,桥形钮,印台长方形,印文篆书“缯丞”。缯是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削藩前的楚国属县,为东海郡管辖,故城在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该印是缯县之丞用的官印。


18 西汉“楚永巷印”铜印,尺寸:印面边长2.2厘米,来源:1994-1995年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说明:印为铸造,钮残,印台方形,印文篆书“楚永巷印”。永巷为皇帝和后宫嫔妃居住之处。《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永巷”有二,一为少府属官,服务于皇帝;另一为詹事属官,服务于后宫。“楚永巷”为楚国宫廷职官,应是服务楚王和后宫的官吏。此外,《续封泥考略》著录的传世封泥中有“楚永巷”、“楚永巷丞”。


19 西汉“楚武库印”铜印,尺寸:通高1.3、印面边长2.2厘米,来源:1986年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说明:印为铸造,桥形钮,印台方形,印文篆书“楚武库印”,无使用痕迹。“楚武库印”应为管理楚国武库官员用印,也表明楚国军队的武器装备由专库储备。


20 西汉“楚御府印”铜印,尺寸:通高I.3、印面边长2.2厘米,来源:1994—1995年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说明:印为铸造,桥形钮,印台方形,印文篆书“楚御府印”。“御府”为少府属官,《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供养,有六丞。属官有尚书、符节、太医、太官、汤官、导官、乐府……又中书谒者、黄门、?盾、尚方、御府、永巷、内者、宦者(八)官令丞。”“楚御府”为楚国宫廷职官,掌管钱帛和各种服具的出纳。北洞山楚王墓也出土有铜铸的实用“楚御府印”。


21 西汉“楚邸”铜印,尺寸:通高1.2、印面长2.2、宽1.3厘米,来源:1986年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说明:印为铸造,印台长方形,桥形钮,印文篆书“楚邸”,有长期使用痕迹。印钮表面残留有鎏金,推测印章原应鎏金。“楚邸”应为楚国在京师长安的宅邸所使用之印。


22 西汉“食官监印”铜印,尺寸:通高1.5、印面边长2.3厘米,来源:1994—1995年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说明:出土于“食官监”陪葬墓墓主腰部,铸造成型,桥形钮,印台正方形,印文篆书“食官监印”。《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食官”有两个:其一为奉常属官“诸庙寝园食官令长丞”,负责提供祭祀用品;其二为詹事属官的食官令长丞,负责侍奉生人膳食。楚国“食官监”应是负责楚王膳食的官员。此外,狮子山楚王墓还出土有“楚食官印”。


23 西汉“楚太史印”铜印,尺寸:印面长2.2、宽2.1厘米,来源:1994—1995年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说明:印为铸造,印钮残断,印文篆书“楚太史印”。“楚太史”属楚国宫廷职官,奉常属下,掌管王国典礼,起草重要文告、文件,管理制禄、礼制等。


24 西汉“刘注”银印,尺寸:通高1.7、钮高1、印面边长2.1厘米,来源:徐州龟山西汉楚王墓;

说明:印台方形,龟钮。龟昂首,四足挺立状,背甲和腹甲刻有纹饰,龟首及龟爪表现生动,眼睛和鼻子雕刻精致,腹下镂空。印面阴刻小篆体“刘注”二字,字体浑厚古朴,疏密有度。该印为刘注私印,重39克。

刘注为西汉楚国第六代王,第五代楚安王刘道之子,谥号襄王。《汉书•楚元王传》载:“汉已平吴楚,景帝乃立宗正平陆侯礼为楚王,奉元王后,是为文王。

四年薨,子安王道嗣。二十二年薨,子襄王注嗣。十四年薨,子节王纯嗣。”夏燮《校汉书八表》确定刘注于汉武帝元朔元年至元狩六年(公元前128一前117年)为楚王,共在位12年时间。

汉朝往往颁赐诸侯王、列侯和外藩首领金印,这些诸侯王、列侯和外藩首领死后,也常以汉朝颁赐的金印随葬:1956年云南晋宁石寨山滇王墓出土蛇钮金印“滇王之印”; 1973年长沙马王堆软侯利仓墓出土鎏金龟钮铜印“软侯之印”;1982年扬州甘泉山2号汉墓出土龟钮金印“广陵王玺”;

1994年徐州簸箕山宛朐侯刘埶墓出土龟钮金印“宛朐侯埶”。因此,楚襄王刘注也应有汉朝颁赐的金印,其墓中原应随葬有金印。由于徐州地区楚王墓均被盗扰,除龟山楚襄王墓外,已发掘的数座楚王墓均未出土标志楚王身份的印章,这枚“刘注”银印也是从当地一名电工手中征集的,据了解,该印发现于楚襄王墓内第6室,它的出土对于研究西汉楚王陵墓形制演变和断代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25 西汉“宛朐侯埶”金印,尺寸:通高2.1、钮高1.45、印面边长2.3厘米,来源:徐州簸箕山汉墓;

说明:金印出土于死者腰部略偏上。印为龟钮,先铸造成型后,经雕刻加工而成。龟首较小、稍外伸上昂,背部拱起,背上刻饰有由外向内相套含的六边形、五边形、四边形以象征龟甲,四是挺立,爪形分明。印台为方形,四边略有外弧。龟钮与印台间有一圆形横穿孔,印文为白文篆体“宛朐侯埶”四字,笔势匀称,结体端正。印重127克。

据史书记载,刘埶为楚元王第六子,高祖刘邦之侄,楚王刘戊的叔父。景帝时刘埶被封为宛朐侯。宛朐为古县名,也称冤句,故城在今山东菏泽西南,景帝时属济阴郡。公元前154年刘埶参与吴楚七国之乱,被平叛后,宛朐国除。

汉代对玺印的铸制有着严格的规定,以印钮的不同形制来显示职位官阶。据《汉官仪》记载:皇帝玉玺螭虎钮、皇后金玺螭虎钮;诸侯王用黄金橐驼钮;列侯、丞相、太尉、大将军用黄金龟钮等。宛朐侯属列侯位,所以使用黄金龟钮印。

汉印一般分官印和私印两种,官印主要是刻官职,私印则是刻名字。而这枚金印上刻“宛朐侯埶”四字,同时含官职和名,从目前出土的汉代玺印看,这种官职和名字同刻于一印,是比较少见的。此印应该是属于私印的一种,可能是为了陪葬而专门制的。


26 西汉“薛毋伤”桥斗钮银印,尺寸:通高1.4、印面边长1.4×1.4厘米,来源:徐州绣球山1号墓出土;

说明:桥斗钮,方形双层印台,印面阴文篆书。私印。


27 西汉“口口之玺”篆书兽钮银印,尺寸:通高2、印面边长2.1×2厘米,来源:徐州土山寺汉墓出土;

说明:兽钮,方形印台,印面阴刻篆书“口口之玺”。


28 西汉“楚骑尉印”龟钮银印,尺寸:通高1.5、印面边长2.3×2.3厘米,来源: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说明:龟钮,方形印台。骑尉未见记载,学者认为“骑尉”是“骑都尉”的省称,史汉书中记载很多,飞将军李广即曾“拜为骑都尉”。此印表明西汉楚国也有“骑都尉”设置,印章银质,表明其官秩达二千石。


29 西汉“文阳丞印”铜印,尺寸:通高1.7、印面边长2.1厘米,来源:1994—1995年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印铸造成型,桥形钮,印台方形,印文为篆书“文阳丞印”。文阳即汶阳,汉县名,曾为楚国属县,归薛郡管辖。薛郡,秦朝时设置。楚国的薛郡仅包括秦朝薛郡的中部和南部。高后时,曾分楚国薛郡设置鲁国。

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鲁国除,薛郡重新归楚国管辖。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三月,“七国之乱”平定后,西汉中央以薛郡置鲁国,景帝徙封其子刘余为鲁王。该印是楚国属县文阳县丞用的官印。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