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印学传统印派的生成发展及其成因,传承关系及人物

任何一个艺术流派的生成、传承与发展,都是离不开大的时代背景以及这个地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思想诸方面因素的影响。一直以来,研究学者认为,岭南篆刻艺术流派生成的时间定在清代末期,即以黄牧甫入粤传播印艺,将“黟山派”的形成作为时间节点,命名为“粤派”。 我们从时间空间来看,“黟山派”是在某一时期形成的产物。但从整个岭南篆刻发展史来看,岭南篆刻流派生成应在明末清初,名称定为“岭南印学传统派” 较为合适。

岭南印学传统派的生成及发展、传承关系

岭南篆刻艺术,是中国篆刻艺术史的组成部分。岭南印派是岭南地区的重要的篆刻艺术传统派,是“东塾派”、“浙派”、“邓派”、“黟山派”相互交融的复合体。

所谓岭南“传统派”,明末至晚清,由岭南文人、学者、画家所组成的印人,以自刊用印以及为友人所应制的姓名、斋号、闲章等印章,以夏弘、张萱、萧远、伍瑞隆、陈子升、陈恭尹以及邓云霄、袁登道、朱光夜、黄仲亨、张穆等印人为代表的群体,他们继承秦汉以来的美学观和审美意趣,重视篆法,以六书为根柢,以秦汉印章为宗,既吸取明人元朱文的印风,又不为其习气所囿,坚持走岭南特色之路,开辟岭南篆刻艺术新天地。此时明代印人群体初步形成,但岭南印学尚未形成明显的风格流派,从整体而言,只能是称之“传统派”。 以谢景卿、黎简为乡首的岭南传统印派,印人群体已形成,印人取法多方,保持岭南特色的印学观,开启了岭南金石之风,是推动岭南印学发展的主力军。到了晚清陈澧印学时代,陈澧是谢景卿、黎简、谢兰生、黄子高等人印学思想的倡导、继承和发扬者。他在“传统派” 的基础上,以理论研究加以深化,衍变成为“东塾派”篆刻流派,将岭南印学推向高涨。

岭南的人文环境是印学传统派生成、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一、岭南篆刻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岭南文化是中原文化之一脉,从先秦到魏晋时期,便有墨书、陶文、砖铭和木刻传世。尤其西汉的黄肠木刻,更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文字。它由中原文化、广府文化、吴越文化、潮汕文化、雷阳文化、琼台文化组成,体现其开放性、兼容性的文化特质。

第二、地域特色鲜明。岭南篆刻艺术也有其兼容并蓄的发展模式,与江浙地区同步发展。清代王士祯在《池北偶谈》中曰:“东粤人才最盛,正以僻处岭海,不为中原、江左习气熏染,故尚古风耳。”岭南地处偏隅,中下层文人与中原、江左文人雅士接触机会甚少,即使自清代以来名人入粤,传播印艺,但印人几乎没有沾染到流行习气,始终保持着岭南文化特色。

第三、“岭南印学传统派” 的外延要比“粤派”宽广。以行政区域划分为例,唐代为岭南道,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海南全境,以及湖南、江西等部分地区。

第四、“浙派”、“邓派”、“黟山派” 印风在岭南传播,印人受到影响,这是客观事实。但是印人的文化底蕴依然是岭南文化,更体现其开放性、兼容性的文化特质。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艺术格局和学习借鉴的关系。

岭南既是文化的输入地,也是文化的继承载体。中原、江左印学文化的输入,是岭南印学文化包容性、开放性的表现,而不是自贬岭南印学文化为弱势文化的蔓延。元代是印章艺术觉醒的时期,开启文人自刻印章的先河,印人寥寥无几,尚未形成印人群体和印派。与明代的文、何同时代的岭南印人有:方伯情、马元伯、郭安世、邱颖叔、李木子、黎孺旬、何伯友、方约斯、张穆、黄仲亨、尹逢清、张萱、萧远、伍瑞隆、陈子升、陈恭尹、朱光夜、邓云霄、邓逢年等人,所以岭南印学传统派有自信、有能力在中国印坛独树一帜。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