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寿篆刻技法解析,精选7枚印蜕看陈鸿寿大咖篆刻特色

陈鸿寿篆刻继承丁敬、蒋仁、黄易、奚冈的基础上,运刀豪迈自如,有雷霆万钧之势,得苍茫浑融之韵,风格以豪放见称。魏锡曾在《论印诗》中说:「一纵而一横,十荡更十决」,意思是说陈鸿寿的篆刻。用刀一向冲锋陷阵,所向无敌。赵之谦在《书扬州吴让之印谱》中说:「浙宗见巧,莫如次闲;曼生巧七而拙三;龙泓忘拙忘巧;秋庵巧拙均;山堂则九拙而孕一巧。」

1.「忆秋室」一印,气势磅礡。「忆秋」二字,重在横势,横笔苍老,特别是「秋」字,把「禾」的一横从「火」的顶上拉过去,这一横笔,把上面的「心」和下面的「火」的直笔中间一隔,改变了纵势的连接,使它有一个转折的节奏,增加跌宕气势。「室」字却重在纵势,宝盖头取势耸起,更出现出下方「至」字向上冲的力度。全印一纵一横,变化有致。这印的刀法,是浙派白文印的特征,用徐涩而进的切刀,使笔势造成曲折延伸,收到「屋漏痕」的效果。

2.「南宫第一」一印,是圆朱文印的样式,圆转的线条,十分舒畅,如「宫」字外周像半个大圆圈,中间两个小圆圈,随手挥来,似铁画银勾,刚健有力;「第」字的弯笔,一气呵成,蜿蜒自然,几个长横划伸展酣畅;「一」字粘连于「宫」,不仅表现伸展有余,而且也使整个印面的组织更趋紧凑。在章法上,「南宫」二字圆形相叠,有一种巍峨的立体感;「第一」二字线条萦带于左,两个字的横划都连左边,给全印带来了稳定作用。

3. 「许氏子咏」一印,是仿元朱文印,但在篆法上有了变化,元朱文印的文字基本上是以小篆的结构加以变化的,而这印中「许」、「咏」两字的偏旁「言」,是大篆的结构,用小篆的写法。在章法上,呼应紧密,婉转典雅。

4. 「江郎山馆」一印,是朱文印,「江」字偏旁「水」是浙派中典型上尖下阔的表现,另外「山」字也是同此笔法,「馆」字的偏旁「官」宝盖头左省右长的呈现,使印面更趋平稳,富有变化。章法承汉印,其刀法纵恣,英豪爽利,笔划听其自然,虽有粗细断续之异,而能气脉贯串,故有新意。

5. 「孙恩沛印」一印,为白文印,是汉铸印基础,刀法得丁黄之意,笔划中跌宕流动,天真自然,全印四字饱满,结构自然,有稳重之感,在每字的转折处,可见方中带圆,拙中含放之美。

6. 「寄生草堂」一印,是朱文印,而较一般朱文略粗,但用刀豪爽,故觉生动。再章法上是四字重叠,有变化而又能奇妙相生,更觉新奇有趣。如「寄」字之「宀」,与下「堂」字之「宀」,同一类形以上下呼应,但两形同而笔划粗细波折又异,无雷同之感;另「寄」字中「奇」部,再中横上下各有一三角形相背而置,其角上钝下锐,相似而又相异,并与下「堂」字之「呈」部似三角形成上下对应。中部「生」、「草」二字笔划少略扁,均多左右对称状,但两边笔划各有变化,对称而不对等。因此全印看来,四字上下对应,左右对称,而局部点化稍作变化,则平中生异,板中寓奇,更觉生动。

7. 「门有通德 家承赐书」一印,是白文印,八字分二行排列,各按笔划多少而略有厚薄之变,字虽方形而笔划有切涩之变,故能通体联络,局部又各有变化。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