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元朱文下里巴人,再谈巴慰祖自用子母套印,陈艺丹

以文人篆刻家为印人群体的篆刻流派“徽派”在明清时期崛起,与浙派、邓派并立,是清代初、中期印坛的主要流派,在清代中期最为繁盛。徽派篆刻艺术始于明代嘉靖年间,何震作为徽派的开山人物,以“崇古”与“刀笔相因”为艺术思想,实现了“篆”与“刻”的完美统一,为后来徽派篆刻奠定了理论基础。继之清初徽州地区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篆刻家群体,代表人物有程邃、巴慰祖、胡唐、王肇漋,世称“歙四家”。程邃开创“歙派”,后有丁敬开创“浙派”,邓石如开创“邓派”,亦称“皖派”。巴慰祖是继程邃后起的一大名家,世人也常将其与董洵、王振声、胡唐并称,有《董巴王胡会刻印谱》行世。

清 闵贞 《巴慰祖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巴慰祖(1744-1793),字予藉,一字子安,号隽堂、莲舫等,安徽歙县渔梁人。巴氏原籍为四川巫山,后迁徙至徽州,为富庶的徽商人家。巴慰祖父巴廷梅(1719—1781),字圣羹,号雪坪,工诗文,擅篆刻。汪中在《巴予藉别传》中这样描述巴慰祖:“生而通敏,眉目疏秀,身纤而皙。少好刻印,务穷其学。旁及钟鼎款识、秦汉石刻,遂工隶书,劲险飞动,有建宁、延熹遗意。又益蒐古书画器用,及琢砚造墨,穷极精美,罗列左右,入室粲然。其父弗善也,颜其居曰‘可惜’,予藉不能改。”巴慰祖诗书画印兼擅,安徽省博物院藏有巴慰祖双钩汉《韩仁铭》等隶书碑刻,歙县博物馆则藏有汉《刘熊碑》之巴慰祖双钩摹刻本。巴慰祖尝摹刻《顾氏集古印谱》成《四香堂摹印》,又有以摹印为主的《四香堂印馀》八卷本行世。

巴慰祖篆刻初宗程邃,进而宗秦汉,旁参宋元,于摹古上下过较大功夫。其篆刻风貌主要有两类:一类为仿秦汉印,包括学程邃以大篆文字入印;另一类为铁线元朱文印。“元朱文作为一种独立的风格样式,在整个印学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文人印产生至今的主流之一…它无论在技法层面还是内涵深度上都可谓是含量丰富而个性鲜明:典雅、温润、静穆,具有浓烈的书卷气、文人气和鲜活的生命力。”(沈乐平主编《历代元朱文印精粹》,上海书画出版社,2017年)在《四香堂印馀》中有六十馀方唐宋以后名印,可以说明其对元朱文印的重视,并做过深入且细致的训练。

巴氏 / 下里巴人

下里巴人

Lot.2601巴慰祖刻 自用印

所示“巴氏”“下里巴人”(附图)是巴慰祖的元朱文精品。而“下里巴人”便是此次中贸圣佳2021春拍—鑿山骨印石篆刻专场所呈现的巴慰祖自用子母套印中的其中一方,最为著名,是其代表作,后人对其评价甚高并屡作为经典来摹仿。其余12方元朱文风格印与常见之“巴氏”“下里巴人”相似,皆师法宋元朱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钱君匋、叶潞渊先生为香港《大公报》撰写连载的《中国玺印源流》,曾向吴湖帆先生借得巴慰祖书作,把其钤盖的“下里巴人”印作为巴慰祖篇的附图。2009年,北京匡时国际拍卖公司也曾拍过此组巴慰祖自用子母套印。

Lot.2601

巴慰祖刻 自用印共二十面

材质:青田石套印

尺寸不一

印文:1. 巴予藉 2. 隽堂 3. 渔集 4. 甲子乙亥乙亥癸未5. 于胸则古 6. 下里巴人 7. 中元甲子人 8. 八分中郎 9. 隽啺 10. 巴慰祖之 11. 知白守黑之馆 12. 蟫藻阁13. 慰祖予藉 14. 巴氏莲舫 15. □砚斋 16. 保残守阕 17. 吾降七十四甲子 18. 莲舫庚子以后书画记 19. 集孟皇仲则叔重季度之法 20. 巴慰祖手摹魏晋以前金石文字之印

此组巴慰祖自用子母套印为青田石质,四印相套共20个印面,边长分别为1.75厘米、2.3厘米、2.8厘米、3.3厘米,是目前巴氏篆刻实物中印面最多的一件。印函用紫檀木制成,顶部匣盖为推入式。套印最外层有裂,外第二层两侧印面有破损,内二层完好。同上海博物馆所藏巴慰祖套印相似,不过上博所藏巴氏套印为巴慰祖为吴之黼所作。吴之黼为江苏江都人,字竹屏,擅书画,喜好金石,与巴氏皆业盐。而此次中贸圣佳2021春拍所呈现的套印是巴慰祖之自用印,故实属难得,也是我们重新审视巴氏印风和表现形式的重要资料。

在这20方印章中,有元朱文风格13方,仿古玺朱文印4方,仿汉白文印3方。印章内容涉及巴慰祖名号、斋号、生年等信息,是对巴慰祖生平资料的一种重要补充,而各类闲章亦颇见巴氏平生志趣。

赵之谦印 / 龙自然室

巴慰祖刻 下里巴人 / 陈巨来刻 下里巴人

从整体来看,此印四字两疏两密,对角相称,构思及精。“下”与“人”字取势互为欹侧,“里”与“巴”字同取横式书篆。从留白处着眼,“人”字捺笔作左弯处理,右侧“里”字下二横拉长补上此空;而“巴”字末笔作一弯笔并向右下伸出进行穿插,打破印章中间空白,静中取动,颇具逸趣。“巴”字这一神来之笔遂使得此印成为经典,对后来的赵之谦、徐三庚、赵古泥、邓散木以较大影响。如清末篆刻巨擘赵之谦(1829-1884)曾对其好友魏锡曾说“近作多类予藉”。在他的自用印“赵之谦印”、“龙自然室”(附图)等印中都借鉴了巴慰祖此印“巴”字的处理方法。近代著名的印坛金石大家陈巨来(1904-1984)也摹有一方“下里巴人”(附图),与巴氏的篆法和用刀不同,其用刀光洁矜持,颇为谨严,也成为其代表作之一。海派著名篆刻家陈茗屋先生也曾对比过这两方印,他认为陈巨翁之元朱文安排亭匀妥帖,而巴氏原作疏朗从容,皆为佳作。巴慰祖篆刻以汉印为宗,所以其“下里巴人”更富稳健静穆之气,正所谓“工致挺秀中寓朴茂之气”。

巴予藉(Lot.2601巴慰祖刻 自用印)

在此套印中最小的印石下方,白文“巴予藉”(附图)也是巴慰祖经典作品之一。“巴予藉”是仿汉四灵印而作,四灵为苍龙、白虎、朱雀、玄武,汉私印中常以其作为饰物而刻于姓名四周,有时也进行省略。此印即以苍龙(左)、白虎(右)为饰,取《楚辞·惜誓》中“苍龙蚴虬于左骖兮,白虎骋而为右騑”之意。此印左龙成半包围式,作伏状,将印文顶部空出减少压迫感,与右侧呈行走之态的白虎两相呼应。“巴予藉”三字用缪篆,笔画方折,紧缩于龙虎之间,可谓文图并茂、动静得意。

予藉 / 莲舫

甲子乙亥乙亥癸未 / 隽堂 / 于胸则古

Lot.2601巴慰祖刻 自用印

近代篆刻家赵叔孺对于巴慰祖的拟古玺印极为钦佩:“秦人小玺结体极工,刻印家多未能貌之,工此者昔惟巴予藉一人而已。”而巴慰祖的部分拟古玺创作确得其神韵,如“予藉”“遯夫”“莲舫”,以及此组套印中的 “甲子乙亥乙亥癸未”“隽堂”“渔集”“于胸则古”,文字细挺工致,章法虚实相间,残破富有古意。

晚清民国推崇巴氏者不少,清代后期的篆刻大家赵之谦就曾推崇巴慰祖,如前文所提,赵之谦作为于印学颇为自负的清末篆刻巨擘,却曾在信中对好友魏锡曾言“近作多类予藉”;另如魏锡曾在《书巴予籍别传后》云:“赵撝叔论印,并称丁、黄、巴、邓、龙泓行辈。”赵之谦将巴慰祖与浙派丁敬、黄易和邓石如等人并称,并认为徽派篆刻虽无新奇可喜之处,却学似易而实难。黄宾虹也十分推崇巴慰祖,认为巴氏篆刻直逼汉人气息,境界甚高。他曾言“新安巴予籍、胡西甫,时以篆刻名,稍趋工致,而神采焕发,巧丽惊艳,虽董小池诸君,莫不心折。”(黄宾虹著,赵志钧编《黄宾虹金石篆刻丛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可见巴慰祖等徽派篆刻之高古境界与深刻内涵以及其在印学史中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余正,中国历代印风系列丛书·浙派篆刻[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64.

2、陈振濂,品味经典——陈振濂谈中国篆刻史[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108.

3、沈乐平,历代元朱文印精粹,上海书画出版社[M],2017:71.

4、韩天衡,篆刻三百品[M],上海书画出版社,2020:194.

5、黄宾虹著,赵志钧编,黄宾虹金石篆刻丛编[M],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6.

6、韩天衡,历代印学论文选[M]西泠印社出版社,1999:561-597.

7、柯友海.巴慰祖篆刻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7.

8、张瀛.论明清徽派篆刻艺术的美学思想[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5).

9、孔品屏.上海博物馆新藏巴慰祖套印解析[J].西泠丛刊,2017,33(9).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