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院藏玺印欣赏,边款斑斑让人心醉

望风解印绶——印钮

魏晋之前的铜玉印,以印钮形式区别官秩大小,也配以印绶,供穿带抑泥之用:鼻钮、坛钮、瓦钮、龟钮、驼钮等,丰富多变。隋唐改钤朱泥,印身加大,印章不再用于佩挂,故印钮也转为高耸的直钮、柱钮等。文人用印渐渐加高印身,遂在其上加刻各种动物、异兽、人物立雕钮及平钮,后更巧饰薄意于印身,山水花卉、松石渔隐,益添兴味。

a5097_04

a5097_05

民国“千千千”石印

a5097_06

鸳锦云章•循连环•初读

方寸之间——印面的形式与内容

古铜印面以方寸(约2.3公分)大小为多,故以方寸代称印面的世界。

印面或铸或刻,铜印多铸,其余材质多刻;或方或圆,或长方或椭圆,私印尤多异制;或白文(阴文)或朱文(阳文);或有界格有边栏;或为文字或属图象,幻化多端,却都只在方寸之间。

文字源出图画,故商周文字颇多象形;玺印源于陶拍,所以许多考古出土印章,可与早期陶器、铜器纹饰相证。院藏商玺“亚禽示”,是图象印、也是文字印的源头。

战国至两汉的图象印常见生动的题材,丰富了我们对当时社会的认知,而文字印的庞大内容:如官印可以考证官制地理、姓名印可以追溯姓氏源流与命名习惯、箴言吉语印可以察知古人习俗信仰、诗文名句可以感受前人思想情怀,凡此种种,虽仅方寸,实则无限,佛家所谓“纳须弥于芥子”,可为善喻。

抟泥抑印纹——印章始祖

传出土于殷墟——商代晚期都城有三钮铜玺,其中两枚现存于台北故宫:“亚禽示”玺及“孚旬抑直(埴)”玺。其鼻钮与夏商铜镜钮制相近,玺文与商代金文族徽及甲骨文可以参验,确证为三千多年前的古物无疑。

a5097_01

“孚旬抑直(埴)”玺

a5097_07

a5097_08

“亚禽示”玺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