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刀法独特,篆法三绝,杂体入印简字入印斜笔入印

三绝:斜笔入印

有印以来,印文中便免不了斜笔。这个“印”字便是最常见到的一例。

但古时的工匠也罢,元明后的文人也罢,对斜笔入印十分吝啬,甚至有些排斥。

汉白印讲究横平竖直、中规中矩。治印专用体的缪篆,便是想方设法地只用横竖两种笔划,虽有一些不得不用的斜笔,也只能是次要或辅助或短小的笔划。

至于元朱印,追求轻盈飘逸、圆润圆滑,用的几乎全是曲线,更是容不得硬朗刚直如剌的斜笔。

在齐氏印中,斜笔却用得很多。

a5149_33

a5149_34

有时整个字皆是斜笔,如“年九十”之“九”;有时一印中每字都有斜笔,如“心内成灰”;有时斜笔成了全印中的主笔,如“吾狐也”。

在上面这些印中,他人难以入印的斜笔竟然合情合理地融入了印面,看不出丝毫的突兀或别扭。为何呢?皆因为这样的斜笔就适应齐氏随意的章法和刚毅的刀法。在此种章法的组织下,由此种刀法来体现,这些斜笔不仅不显唐突,反使印面灵活、生动起来。当把斜笔作为主笔用,竟成了全印视觉的焦点,甚至成为“神来之笔”。

前人不用斜笔、少用斜笔,而齐氏用的如此之多、且如此之妙,不得不令人叹服他的超人胆量、高明技巧。

就篆法结字而言,斜笔是齐印的一个标志性手法。

a5149_35

白石

最经典的当是“白”字。“白石”这枚印,凡举齐氏印例是必不可少的。这个多了一撇的“白”字是齐氏的独创。在此印中,全仗这一笔,使朱白更加协调、疏密更加得体,印面多了一种韵味。

可以把加斜笔与不加斜笔的“白”字做个比较。

a5149_36

老白

这两枚“老白”印,前印在“白”字加了一斜笔,后者以通常写法。前印是典型齐氏章法,十分轻松随意,“老”字用了多处斜笔,此“白”若如常例,两字便不甚协调了。后印本是汉白印风格,稳重规矩、平实朴素,若给“白”字也加一斜笔,会有点弄巧成拙了。

a5149_37

在“长白山农”印中,这一斜笔更为重要。可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一笔,“长白”之间的空间即被机械地均分(见假想印),而左则“山农”两字又无足够宽松的空间,那么,整个印面的重心有些失调、留红显得破碎了。

a5149_38

见得最多是“也”字的末笔。在某些印中,因这一笔太抢眼,竟然成了全印的主笔。这一笔,成就了齐氏最精彩的一些印作,如:“湘潭人也、中华良民也、吾狐也……”

a5149_39

我们再把“邵元冲”与“邵墨田”做个比较。从印面直观效果看,前印似乎多了一些灵动活泼,后印显得本份规正些。这种差别,全在于右“阝”的处理方式:前印用了斜笔,后印基本是竖笔。

还有其它字的斜笔,如:寄思、非儿、杨仲子、我负人人当负我……都使人感到舒服、轻松、有趣。

a5149_40

非儿

a5149_41

我负人人当负我

a5149_42

寄思

白石老人篆法三绝,便是一种游戏之法。

附赠:

朱朱白白,北堂旧藏齐白石印集,上海书画出版社

从北漂木匠到大师,齐白石85方精品闲章欣赏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