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寿山石雕人物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技艺要求高,创作难度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笔者长期从事寿山石雕人物创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寿山石雕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本文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归纳寿山石雕人物创作特点。
关键词:寿山石雕;人物;特点
Abstract: Shoushan stone figures own the rich connotation,diverse forms,high skill requirements,and its creative skill is obviously difficult,it contains the apparent historical value as well as the collection value.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had already engaged in the creation of shoushan stone figure for quiet a long time,and accumulated some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in terms of the creation of shoushan stone carving.This article contains the summary of creative features about shoushan stone carving with the creative experience of myself.
Keywords: Shoushan stone carving, figure, characteristic
中国寿山石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寿山石雕艺术经历代工艺师的创作传承,以富有深厚底蕴的寿山石文化而驰誉海内外。
寿山石雕题材丰富,人物是其中的一大类。人物类寿山石雕,由于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技艺要求高、创作难度大,所以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笔者在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雕塑专业学习时,对人物雕塑情有独钟。毕业后就一直从事寿山石雕创作,擅长人物题材作品的设计制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寿山石雕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下文论述,从寿山石雕人物创作的角度谈一下寿山石雕的创作体会,以期切磋于行家。
一、注重因材施艺,巧妙依色取俏
寿山石,质地温润、色彩斑斓、柔而易攻,是我国独有的名贵彩石。人们欣赏寿山石,大多数是观赏寿山石温润通灵、晶莹剔透、奇趣横生、光彩夺目的石质。对笔者而言,更多的是从色彩丰富,形状各异的寿山石材中,寻找到适合表现人物题材的石材加以利用。雕刻吉庆喜事的题材,宜用红色,忌用冷色;为先贤造像,忌用杂色料;创作仕女、观音等,则以纯净色调为佳。遇到好材料的时候,无论从审美角度,还是从经济价值来讲,首选的是创作人物题材。如料质明快干净,纯度佳,油性好,更适合雕刻观音、仕女等。
由于寿山石的特性,在人物造型设计时,要以人物为主体,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和情节的形象来最大限度地保有原料,所以“相石”时首先要“因材施艺”,根据具体的石料形状、色彩和质感,来结合具体创作的题材,进行构成设计。
笔者从事多年的寿山石雕创作实践,对寿山石石性、色相已了然于胸。在选择雕刻人物的石材原料的相石过程中,吻合度高、细辨识、巧安排、随形走刀、依色取巧,赋予了寿山石雕神韵的畅达与生命的律动。
自然界纯净度高的寿山石极少,多数石料带有杂色,因此需要雕刻者按石材形状与杂色设计安排所需要的部位,此法称为“依色取巧”。所谓“巧色要巧”,是要用最巧妙的方式发挥出原石中最大的美的潜质。
《五子献寿》(图1)石材为荔枝醉石,石质通透,呈红、黄、白3色相间。在相石时,将红色部分布局为红寿桃,5个孩童簇拥在寿桃周围,合力托举起寿桃。其中一个躺在寿桃底下的孩子最卖力,双手奋力托举寿桃,该孩童居于作品重心位置,为的是体现其小脸因使出浑身的气力而涨得通红的生动效果,孩童的脸庞仿佛和身上的红色衣服融为一体。在主体造型两边的白色、黄色部分,各分别雕刻出两个孩童形象,构图相互呼应,呈现出一片洋洋的喜气。该作品构思主次分明,有浓墨重彩的“主角”,也有相得益彰的“配角”,使得整件作品厚重饱满,画意十足。
二、讲究造型布局,重视整体效果
在传统题材中,笔者特别擅长创作“百子图”的题材。中国传统文化中“百子图”寓意多福多寿、子孙昌盛、万代延续,有着祝福、恭贺的良好愿望,受到人们广泛的喜爱。例如《百子图》(图2),在我找到这块寿山都成坑石时,就想到要创作自己喜爱的《百子图》作品。
作品《百子图》孩童形象众多,形态结构复杂,雕刻工程浩大。作品石材为高30cm,宽15cm的寿山都成坑石,色有黄、红、白、黑。要在如此小体量的石材上刻画100个天真活泼、栩栩如生、喜气冲天的孩童形象十分不易。首先要从石头表面中找出蕴藏其中的规律来安排适合这块石头的构图和色彩布局,为的是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程度地体现构思的精巧以及工艺的高超。因此,巧妙采用多层次浮雕结构,刻画百子的不同形貌、不同动态。背景形象的刻划是为了以景衬人,因此,利用石材的多色阶,运用高浮雕、浅浮雕技法刻画榕树、竹林、山石、房屋,以及戏狮、拨浪鼓、放风筝等场面。这种处理手法使得作品层次深浅得当,刀法灵动飘逸,意境幽雅深远。由于三维空间布局合理,咫尺画面,游刃有余地表现,进一步突出了主体,使100个玩童形态各异、神韵毕现、栩栩如生。构图、布局吸收了西方雕塑和中国画的表现手法,讲究虚实、疏密、对比等,多用高浮雕和浅浮雕,并不盲目追求精巧和纤细。大块面黄色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红白色点缀其间,又显得非常和谐悦目。图案构成严紧饱满,展示了作者精心的设计与精微细腻的刀法。作品制作过程师法传统而不拘泥古法,吸取现代雕塑之精髓,并将其潜移默化地融入传统雕刻技法之中,表现手法具有极强的现代感和艺术感染力。
三、强调神形兼备,追求意境神韵
中国画人物创作不仅要注重形体的塑造,更要强调神韵的表达,通过形体来展现其内在的神韵,用神韵来衬托形体的感受,这是属于中国画独特的中国画味,寿山石雕也是如此。笔者在创作寿山石雕人物时,强调对雕塑语言的精确把握和驾驭,用收放自如的造型语言,赋予作品以生命和神韵。从寿山石雕人物作品的整体性来看,神和形是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如果它们之间不能融合为一体,那么在艺术上就可能是流于形式的东西,或者流于程式化、概念化,从而缺乏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
一件《百子图》,需经过3年不懈努力,意在“慢工出细活”,在前人表现“百子图”上另辟蹊径,在寿山石上再现百子戏乐欢闹的场景,展现中华文化深厚底蕴和传统民风民俗。而《父亲》(图3)则强调雕塑的构成因素,如构图、形式、尺度、节奏、风格,以及寿山石的色彩等。此作品运用的是浮雕技法,从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出发,表现出鲜明的人文关怀,被观众普遍欣赏和认同。笔者围绕着“负重如山”这一主题,去创作父亲的伟大形象。构图简捷,画面纯厚,强调的是一种父亲的责任与生活的艰辛。父亲的形象被刻画得如经风刀雷剑,呈现出一脸沧桑;因负重而弯下的腰,表达出艰难的生活和无情的岁月带来的坎坷。通过画面留下的是更深、更远的联想,给人予以深入思考与咀嚼父爱如山的蕴涵。
寿山石雕人物创作更多的是传达创作者的创作理念和具备广大包容与批判的眼力。这样在创作时就能自然而然地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是一种直接叙述的艺术表现,陈述作品于周边世界与观赏者的关系,深刻地吸引观众的眼睛,也震撼他们的心灵深处。深刻感人的主题,朴质精湛的艺术语言,每每用心读它,总会对“爱”和“感恩”有一个新的理解,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如果能从此作中,领略人性的尊严,感受爱的魅力唤起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那就是成功的作品。《父亲》这件作品表达出了这一点。
为了达到寿山石雕人物创作形神具备的要求,创作出形神兼备的艺术作品,笔者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丰富自己的人生积累,培植创新探索的思想,提升自己的技艺水平,提高审美的情趣。《其乐无穷》(图4)表现一个生活场景,也是一种生活状态,更多的是展现一种展示乐天的精神。老夫妻自得其乐的形象有着神圣、崇高的艺术内涵,有一种使人看上去眼前一亮的感动。寿山石雕刻要表现出这种乐观的精神,需在整个创作中做到形赖神而显、神依形而传,才能使整个作品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才能打动欣赏者的心。《其乐无穷》抓住了人物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瞬间的动态和形象特征,巧妙地构思和刻画出人物的故事情节内容。寿山石雕人物的塑造着重将人物的内心世界传达给欣赏者,给人以艺术的享受。所以既要在传统工艺基础上不断创新,力求造型人物达到秀丽典雅、玲珑精巧,又要立意新奇、构思新颖,生动刻画人物的内在感情。在工艺雕刻方面要力求精雕细琢,流畅自然。当形神二者兼具时,就能传达出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智慧。
创新追求的是一种审美境界,是一种不受古法制约、勇于探索的创作态度,这既是所有艺术门类发展的动力,也是寿山石刻发展的必然趋势。创新并不等于抛弃传统,盲目追求标新立异,它与继承是对立统一的。艺术家只有向传统学习,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才能不断地创造完美的作品,达到更高的艺境。这种艺境是创作者自身人格的表现,也是创作者世界观、学识修养、审美情趣等素质的综合反映和艺术追求方向。
艺无止境,笔者仍然坚持不懈地对寿山石雕艺术的创作表现语言进行深度的探索与开发,力求每一件作品都值得人们去揣摩与回味。只有在欣赏者的感觉、触觉、视觉与寿山人物石刻作品融为一体的时候,寿山石雕人物创作的发展空间才能呈现出更广阔的艺术前景。
(张金林 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