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印章,从先秦时期经历秦印、汉印、明清流派印等几大印章风格的高峰,其中的“残破”之美一直为人追捧。古之印章,残破本来是客观因素,是经历了时光洗礼后自然形成的破旧与残缺,但中国文人从明代就开始重视此种特殊的“残破”之美淳朴古拙的风格意趣。中国印章的“残破”之美也就从客观现实变成了人为创作与审美的艺术风格。本文着眼于梳理古代文人对“残破”的解读与再创作说明篆刻艺术中关于“残破”之美的演绎。
关键词:印章;残破;审美
一、“残破”何来
古代出土的秦汉印章,往往会出现印面不同程度的破损、侵蚀现象,使得原本清晰的印面变得不够完整或字口出现斑驳感,这就是篆刻者们所谓的“残破”。古印之残破是一种自然存在的现象,他们大多数由金属制作,多为铜印,也有金印或银印。由于深埋地下或受到挤压,又且因当时金属的含量不纯,金属材质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腐坏。那么它们所呈现出来的印面就会与刚刚铸造好的新印有所不同,例如图一、三的印章字口都出现了金属物质的析出或破损,所以字的边沿变得模糊混沌,而非清晰停匀;图二的印章,边沿出现了斑驳的破碎;又如一些蟠条印,由小而薄的小铜片铸造而成,会出现明显的挤压变形。这种不同程度的印章的变形,就是古印章典型的“残破”。
另一种将军印,也可叫急就章,它们铸造模子的过程较快,甚至是由工匠直接凿刻而成,
所以与大部分工整严谨的官印不同,它们本身的印面效果就有一种天然不经雕琢之感。经过历史的磨练与侵蚀,其所呈现的印风更富有古拙奔放之感。
这种由古印章中所获得的不确定的自然形成的“残破”仿佛赋予了一枚印章更多历史的沧桑感与神秘感,它们由一枚工整的工艺品变成了独一无二的为人们提供了新的视觉审美的艺术品。而这种风格,也就自然成为了被后代文人制作印章时青眼的一种审美取向,对这种风格的广泛使用,也是印章从实用性变得更具艺术性的证明。
二、“印宗秦汉”的文人篆刻
从印章变成篆刻,与艺术产生联系可以追溯到唐代。宋代文人把诗、书、画、印结合,印章也就彻底成为艺术审美的一部分,正式走向艺术化。文人们通过艺术设计的手法,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其中“残破”就是一种很受欢迎的审美趣味。例如元末明初的王冕“仿汉凿铸并工,奏刀从容,胜过前人……不仅仅参法汉人,同时有新的风格。”[1]以“和平”一派著称的汪关,对古玺印与秦汉印都有着深厚的学习经歷,他的印风平稳工致,但又不刻意追求光洁完美,细节中带有秦汉印章的质朴。朱简(明)一生临摹了大量古玺印与汉印,他所著的《印品》共分两集,分别为古玺印与汉印的临摹。而他的《菌阁藏印》中所创印风也多是在秦汉印的基础上加以变化,“特别是他多用‘碎刀笔笔钝拙而不光整,可说是一种创体。”[2]他师宗秦汉的“碎刀”之法对后世的篆刻大家巴慰祖(清)、丁敬(清)等都有着很深的影响。丁敬有诗云:“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混同岭上云。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可以看出,丁敬及早期大多数的西泠印社派成员一样,尽管有了更丰富的取法对象,但还是可以从侧面说明他们对秦汉印的取法以及此时期社会总体对秦汉印的取法情况。
由于清代末期访碑运动的盛行,大量的古代碑碣被发现并引起重视,在书法方面,也形成了一股金石风气。篆刻与书法从来就是一体的,篆刻家们也开始尝试把更加苍茫夸张的金石意味代入到篆刻中去,例如齐白石,邓石如等,他们收到金石学的影响对“残破”之美又有了更深层次的探索,从明清文人印中仅仅对印章稳中求“残破”的自然之感的追求升级为对视觉的追求。例如吴让之有云:“以汉碑入汉印,完白山人之开,所以独有千古。”清代晚期涌现一大批金石篆刻家,他们用大胆的刀锋在前人的基础上开拓了新的“残破”境界。
三、“残破”的审美方式
我们今天看到的印章主要是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古代玺印,主要是铜等金属材质的实用功能性印章。我们欣赏这一类印章时可以通过对印章形制、铸造工艺以及历史文献(印面内容)等几个方面进行欣赏,通过观察印章上留下的铜绿与破损感受时代的沧桑。当我们可以理解这些自然的“残破”的由来时,我们就可以去欣赏另一大类被称作“篆刻”的印章了。这类印章是文人依据古印章的风格进行了艺术加工的印章,上面的一些破损之处甚至是认为制造出来的。例如明代的文彭就有记载:“文国博刻石章完,必置之牍中,令童子尽日摇之;陈太学以石章掷地数次,待其剥落有古色,然后已。”[3]篆刻家不仅仅采用大刀阔斧的“做旧”之法,在印面的设计上也会有故意的笔画粘连、变形、淤结等心思。我们去欣赏的时候可以从印章线条的粗细、变形上体会其中的微妙变化;也可以从线条间的空白中寻求一种疏通、夸张的视觉体验。用此种方式揣测治印者的设计意图,发现印章中独特的“残破”美感,是如今我们观印的一种乐趣。
参考文献
沙孟海.印学史[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1999.11:98.
沙孟海.印学史[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1999.11:116.
黄惇.中国印论类编·下卷[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10:890.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