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潞渊是一位沉潜艺事、淡泊名利、儒雅谦厚的篆刻家、印学家和书画家。叶潞渊署名有露园、潞翁、寒碧主人、石林后人、潞翁、叶老等,斋号有且住轩、静乐簃、寒碧居、春在楼,另有石林精舍、小石林等,并且留下了不少署名印和斋号印。这些印章印风不一,变化丰富,取法高古。从印章的风格、布局与边款来看,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叶潞渊的篆刻艺术。韩天衡先生说:“绵延五百年的明清篆刻流派到了晚清臻于极盛,海派篆刻在中国印坛曾有半壁江山之称。”叶潞渊先生作为海派代表篆刻家,其艺术成就是不容小觑的。
一、叶潞渊社会背景及印风成因
叶潞渊是江苏吴县(今苏州吴中区)东洞庭山莫厘村人,为宋儒叶石林后裔,出身书香门第,从小便喜好读書并对书画篆刻非常感兴趣。叶潞渊幼年时举家搬迁至上海。因父亲、叔父在银行担任要职,曾服务于上海金融界,所以长辈一心要求他从事金融行业。时年13岁的叶潞渊经过友人介绍进入福泰钱庄见习金融,曾任记账、营业等职,在工作上敬业认真;后来便转到四明银行,任出纳主任、副经理等职。然而,此时叶潞渊的志趣仍是在书画和篆刻上。四明银行职员以宁波人居多,他们重视乡土观念,对当时宁波籍书画篆刻家赵叔孺非常敬仰。叶潞渊通过这层关系结识赵叔孺,在20岁时便成为赵叔孺的入室弟子。
清末民初之际,海上印坛以赵叔孺、吴昌硕两家影响最大。赵叔孺书画印俱佳,其篆刻继承汪关,擅长圆朱文和朱白文小玺,圆朱文端庄大方,基本用元明以来细朱旧法,偶尔参以邓石如、赵之谦的新体[1],用笔精到,印风渊雅合度、秀挺绰约。沙孟海在《印学概论》中评价:“鄞县赵时棡,主张平正,不苟同时俗好尚,取之静润隐俊之笔,以匡矫时流之昌披,意至隆也。赵氏所模拟,周秦汉晋外,特善圆朱文,刻画之精,可谓前无古人,韵致潇洒,自辟蹊径。”[2]赵叔孺精通古器且好收藏,所藏商周秦汉精品超过百件。叶潞渊曾说:“叔孺书斋能自由进入者,唯吾而已。”叶潞渊在工作之余经常跟随赵叔孺左右,聆听教诲,不管是眼界还是实践技法都与日俱增,可以看出赵叔孺对叶潞渊极其信任和关照。并且,在年仅26岁时,叶潞渊的作品还被收录于西泠印社出版的《现代篆刻》中,他因此而备受激励,从此他的书画篆刻艺术便一直往前迈进。
赵叔孺的同门师兄弟有陈巨来、方介堪、沙孟海和徐邦达等人,个个在自己的领域里闯出了一片天。叶潞渊则致力于篆刻,初学赵叔孺,到后来深受陈鸿寿和赵之琛的影响,用刀豪迈明快,颇得两家精髓,自成气象,也成为一代大师。叶潞渊作为富家子弟,竟以篆刻书画闻名于世,出乎赵叔孺所料。叶潞渊在篆刻上除了向赵叔孺及同门学习外,还结交了许多书画篆刻界的友人,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这也是促使其书风形成的重要原因。根据陈波、裘国强两位先生所撰的叶潞渊篆刻年表可知,叶潞渊一生为好友治印无数。如吴湖帆、钱君匋、梅兰芳、唐云、朱屺瞻、沈尹默、周慧君、林散之、王蘧常、潘伯鹰等人皆喜好叶潞渊所治之印,可以看出叶潞渊在篆刻艺术上是得到同时期书画篆刻家认可的。赵叔孺过世后的那几年,每到周六傍晚,叶潞渊总跟唐云、钱君匋和符骥良几人到曹家渡状元楼酒楼小酌,谈画论印,鉴赏古物。据朋友回忆,那时只要叶潞渊回到家里,朋友们就会不邀而至,谈话的主题还是诗书画印,或鉴赏古物。如此积累了几十年人脉,叶潞渊与上海艺坛的领军人物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对其印风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
叶潞渊能够形成自己的印风,离不开他个人的努力实践和创新。“十年动乱”中,老一辈文人多身处逆境,随时可能遭遇突如其来的冲击或批斗,叶潞渊独能锲而不舍,私下奏刀无间断。自丙午(1966)至丙辰(1976)十年的时间里,叶潞渊篆刻作品少说有近百方。这需要非同常人的勇气和胆识才能做到,也更加凸显出这位学者当年不畏艰险而执着于艺术的献身精神。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