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潞渊篆刻艺术管窥,印风成因,艺术特点以及印学思想

三、叶潞渊印学思想

(一)严于一家,出入数家

自古学书一般先取法一家,然后再广泛涉及其他家。这是较为传统的学习方式,在篆刻学习上也是一样的道理。何靖先生曾对叶潞渊学印的基本脉络进行分析:“近学赵叔孺,而赵叔孺师承赵之琛浙派一路,40岁后,取法邓石如、赵之谦,又上追秦汉宋元古玺。”[5]叶潞渊早年接触浙派诸家,学到精于用刀,巧于安排,打下了牢固的基本功。赵叔孺特善圆朱文,刻画之精谨,可谓前无古人。叶潞渊一开始也深受赵叔孺影响,在圆朱文的创作上极其用功。如《且住轩》,刀法精准,线条挺拔有力,布局安排巧妙。继学浙派后,他致力于学习皖派的邓石如和赵之谦,领悟到“无笔无我,出入自由”的境界,最后追溯秦汉玺印,创作出大量不同形式的篆刻作品,形成了浑厚醇古、渊雅超逸的风格。

由于赵叔孺的影响,叶潞渊广泛旁涉浙派诸家,他曾发表《略论浙派的篆刻艺术》一文,对于“西泠八家”做了极深的研究。叶潞渊认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结构简朴,用刀挺拔苍劲,兼采秦汉以来各家之长;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即丁敬之后,蒋仁以古秀胜,黄易以遒劲胜,奚冈以淡雅胜,陈豫钟以工致为宗,陈鸿寿以雄健自喜,赵之琛以秀丽为能,唯有钱松虽取法丁敬而自有建树[6]。

叶潞渊生前曾对浙派与皖派进行分析,也提到了如何学印的门道。叶潞渊自述:“门派,所谓派者,以一二见长,自立门户,党同而已。如皖派遒丽清劲,用刀如笔,浙派则精深严谨,讲究刀法,否如之雄沉苍劲,自然朴茂,然而有其长必有其短,不从一家突破,无以登堂窥奥,拘于一家又何以守株待兔。故学者须严于一家,而出入数家,取长补短,方能自成家规。”叶潞渊的自述发人深省,也确实只有如此,才能成就新的篆刻流派,艺术才能得以发展和传承。

叶潞渊虽师从赵叔孺,旁涉浙皖诸家,也远师秦汉玺印,但更多还是得力于浙派陈鸿寿对他的影响。陈鸿寿年轻之时奏刀娴熟,且在丁敬、黄易、奚冈等浙宗诸老的法乳浸淫之下,较早窥得堂奥。其20多岁时的作品已经表现出苍劲老到、不假模拟的风貌,于篆法、刀法都能步武黄易、奚冈而兀然自立[7]。陈鸿寿对于秦汉印式的借鉴表现出了独立的探索性格。这一点叶潞渊深有体会,并将陈鸿寿这种印风进行模拟创作。如作品《点易山房》,将汉铸印的漫漶天成之趣,与切刀法所能展现的丰富意象有机地交融在一起,营造出豪迈英爽、跌宕自然、苍茫浑厚的印风。

叶潞渊精研陈鸿寿印风,不是一味地局限于汉印当中,而是将这种切刀法和苍茫残破感引入不同的流派和不同时期的印风面貌;特别是在元朱文古玺和汉玉印方面有很大的突破,与之前印风相比,别有趣味,显得更加静穆端详、苍劲古朴,颇见功底和才华。

叶潞渊借以陈鸿寿篆刻展开新风,融合各家,取长补短。特别是后期的印作,叶潞渊对于古器物的各种铭文都能兼收并蓄,融会贯通,而又不离法度。工整中寓生动,苍浑中显秀润。正如唐云先生所云:“工而不板,活而不佻,奇而不野,蕴而不弱。工写皆能,章法精妙,堪称杰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叶潞渊的眼界变得越来越宽,使篆刻创作也更加纯熟老练,可谓人书俱老的状态。

(二)融书画金石气于印中

叶潞渊在篆刻领域中成就最大,在书法与绘画方面也有着极深的研究。他将书画的金石气息巧妙地运用到篆刻中,集书画印于一身,展现了海派书画篆刻家的艺术魅力。

海派篆刻与海派书法息息相关,两者基于文字载体表达出艺术的感染力和书法篆刻家的真性情。篆刻尚有铁笔之称,而书法则以富金石气为重,显而易见,书法与篆刻可谓“同源而异流”。叶潞渊的篆刻艺术之所以韵味隽永,与他专于书道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叶潞渊书法兼工数体,特别是在篆隶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其篆书与篆刻一样,不以一碑一铭为范本,而是不分古今,为优适取;在用笔上细腻精工,主要出于小篆,但又不完全囿于小篆那样的规范。他的篆书重在追求自然生动的形体姿态,更近乎大篆金文,秀丽端庄。显然,这是旁参了晚清书法大家吴大澂、杨沂孙的风范,所谓“治印如作书,作书如印印泥”,这正是叶潞渊书法篆刻融会的一大长处。

除了书法之外,叶潞渊的绘画也深深影响着其篆刻艺术的发展。赵叔孺在绘画上亦是独树一帜,有着深厚的传统绘画功底。叶潞渊拜其门下在绘画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956年,叶潞渊调到上海中国画院,开始精研书画印,绘画水平日益渐长。从现存叶潞渊绘画作品看,在花鸟方面成就最大,以小写意见长。他首先取法恽寿平、华喦,到后来主要学习沈石田、陈白阳及任伯年诸家,风格清新,墨彩酣畅,题画钤印留意经营。同时,他也擅长花卉果品,亦是初师法恽寿平、华喦,又上溯沈周、陆治,设色清新明丽,风神超逸,尤喜作仙桃及家乡洞庭山盛产的枇杷[8]。如《卢橘夏熟》,章法布局合理、严谨,笔力老辣苍劲,古朴雅致,水墨淋漓,设色鲜艳清丽,气息平和中强调遒丽,形成了自己的绘画新风格。

叶潞渊进入画院之后,新的工作环境激发了他新的创作热情。特别是在篆刻方面,他开始尝试新的创作实践,反复体验各种篆刻形式,比如古玺式、瓦当式、金文款识式(亚形印式)、莽官印式、汉母朱文式、连珠式、双灵印式、双环印式、瓢式等,努力突破自己在篆刻领域的表达方式。叶潞渊尝试用不同的取法进行创作,诸如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等印风风格,并结合自己的篆刻形式,在画院期间创作出了很多出色的作品。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