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秦斋藏汉至元代官私印精选,不同印钮,各种印式雅赏

王人聪先生有《部曲将与部曲督印考》文将历来印谱所著录和近年考古发掘品数量一一列举,并附印文。笔者现统计部曲督印约50余方,部曲将印连中文大学新入藏的9方共约180方。据考证部曲将与部曲督始置于东汉末三国时期,延至两晋仍有设置,其印文篆体风格一致,皆鼻钮,钮面较窄,钮璧较厚,钮孔小。

珍秦斋所藏“部曲督印”则非鼻钮,乃驼钮。笔者据现有搜集数据显示,故宫博物院有2枚,上海博物馆1枚,日本鸭雄绿斋1枚,常熟博物馆1枚,安征省博物馆1枚;“部曲将印”日本太田梦盦1枚,香港中文大学1枚,湖南省博物馆1枚,西冷印社中国印学博物馆藏1枚;“副部曲将”故宫博物院1枚。数量远较鼻钮为少。两类印虽同印文,但细审有许多差异之处,值得探究。驼钮“部曲督印”其“督”字上“又”中间笔较直,驼钮“部曲将印”、“副部曲将”、“将”字右傍不像鼻钮右傍,驼钮印文挺劲峻厉,刀痕明显,形态与赵“亲赵侯印”、“归赵侯印””马钮接近,鬃毛纹饰刻凿清晰细致,笔划柔劲,布局开朗不草率,两者风格一致,据此,这种驼钮印应属赵官印,亦是这时代印钮艺术最佳作品。

Lot 1940 铜驼钮部曲督印

印文:部曲督印

2.5×2.5×3.2cm

出版著录:

《珍秦斋藏印·汉魏晋唐宋元篇》P25,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出版,2005年。


北朝官印,印面一般较大,印台厚,龟形硕大,如 “安陆太守章”龟作拱站立状,背分为六片甲状,边错银,极显尊贵,印文笔画随意,脱离小篆匀称结构草篆刻凿而成。《汉书·地理志》:“安陆,属江夏郡”。宋、齐、梁均置为郡,然此印印风不类南朝,类北朝“广宁太守章”《征存2358》。这时期官印形制在北周却起了很大变化,如1982年陕西汉阴涧发现的“卫国公印”铜质、鼻钮,印面边长5.5厘米,朱文篆书;1996年陕西又发现北周“天元皇太后玺”朱文,獬豸钮、金印,印面4.45厘米见方。由此,北周官印由北朝的白文演变为铸朱文,印面尺寸增大,此体系从此转入隋唐印制的变革和承接。

Lot 1945 铜龟钮安陆太守印

印文:安陆太守章

3.1×3.1×3.6cm

出版著录:

《珍秦斋藏印·汉魏晋唐宋元篇》P27,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出版,2005年。


踏入隋唐、五代由出土实物得知封泥在此时期仅用来封检当时各道、州、府地方官进贡皇帝的酒坛、蜂蜜坛和蒜等物品外,封泥的使用基本消失。由于文书普及使用纸张,书写自如,不为简牍大小局限,印章大小亦没有障碍,官印承北周,钮制变鼻钮、橛钮,更实行由职官印改为官署印制度,如此官印则不再适宜带,改为专人掌管,更用专盒封装,采取“牌入印出,印入牌出”,严密完善用印制度。

隋唐官印存世数量稀少约40余方,实物更难见,故对其钮式、印制、文字等认识不足,不为藏家注意。最有真知灼见的是罗振玉,其编着的《隋唐以来官印集存》给予后世对这方面的重视。近年有罗慕鸿先生《谈隋唐官印鉴别》,继而是周其忠先生《唐代官印初探》,王人聪先生《近三十年来唐官印的发现与研究》,最近则以孙慰祖先生《隋唐官印体制的形成及其主要表现》最为详尽透彻分析,给予我们对这时期官印的认识、鉴别、收藏莫大帮助,更是给予隋唐官印历史地位的价值肯定。对唐代某些特殊官印如“契丹节度使印”的年代,最近叶其峰先生又撰文提出了新观点,认为此印应是仅见的契丹国汉文官印。

“乌弋道大军之印”《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乌弋州,唐置羁縻州。今阙。当在新疆境。此印铜质,鼻钮,印文深0.7厘米,笔画交接处有焊接痕,此印文书法风格与上海博物馆藏之“殿中省行从之印”类同,是难得的唐印标准品。

Lot 1946 铜乌弋道大军之印

印文:乌弋道大军之印

6.3×6.7×4.6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汉魏晋唐宋元篇》P27,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出版,2005年。

2、《可斋论印三集》P78,孙慰祖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2007年。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