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鸭先知,明代铜鸭熏珍赏,造型有狻猊设计精妙

自宋代起,鸭熏就十分流行,并有宝鸭、铜鸭、金鸭等多种称法。在宋词作品中亦屡见不鲜,宋·晏几道《浣溪沙》“绿柳藏乌静掩关,鸭炉香细琐窗闲。”,张半湖《扫花游》“宝鸭烟消,天外新蟾低挂。” 范成大《西楼秋晚》 中有“晴日满窗鬼鹜散,巴童来按鸭炉灰。”

“ 金鸭香炉起瑞烟。呈妙舞开筵。阳春一曲动朱弦。斟美酒、泛觥船。” ——宋·晏殊《燕归梁》

宋人洪刍所著《香谱》中记载:“香兽,以涂金为狻猊、麒麟、凫鸭之状,空中以燃香,使烟自口出,以为玩好。”


Lot 4546 明 铜鸭熏

28×10×17.2cm;W 949.5 g

此香熏铜制,呈凫鸭之形,似游鸭浮于静湖之上,皮壳润泽,首与颈部锈色青绿,鸭身呈精铜吉金之色。凫鸭曲颈向天,双目圆润可爱,喙部扁长而张,作啼鸣状,颈部纤长光素,而身姿肥硕,羽翼收束,鸭羽层叠有秩,颇为精细,尾部上翘,灵动俏皮。

鸭腹中空,圆臀阔胸,以置香料,燃香之际,烟气自长颈而过,自鸭喙散逸,设计精妙,置于书斋闺阁,尽添生机与幽趣。

“一双野鸭欺晚寒,出没冰河底心性”。鸭外形上的亲切,动态上的闲散,品格上的坚毅,即符合文人对理想人格的想象,亦符合禅宗思想中“闲、达、静、远”的理念。

故宫博物院藏,宋 佚名“庞莱臣珍藏宋元真迹”之《溪芦野鸭图》册页

古人焚香,使香气盈室,衣物干燥,驱避蚊蝇。薰香一事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进入贵族阶层的日常生活。他们除了使用山峦重迭的博山炉,亦使用以鸟兽为形的薰炉,其常见造型有狻猊、甪端、麒麟、凫鸭等。唐宋时鸭形香薰多为文人钟爱,因它造型可爱,多用在书房与闺阁帷帐之中。

参阅:1.南京博物院藏,明 铜鸭香薰;2.故宫博物院藏,明 铜鸭式香熏;

唐代李商隐在《促漏诗》中所写“舞莺镜匣收残黛,睡鸭香炉换夕薰”,可见鸭薰寄托了古人在帷帐之中的闺阁情思。鸭薰较于其他香炉而言,少了皇家贵气和宗教的庙堂之气,多了贴近生活的温暖情趣。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