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士陵(1849-1909?),字牧甫,又作牧父、穆父、穆甫,晚年别署黟山人、黟山病叟、倦叟、倦游窠主,室名蜗篆居、延清芬室、旧德邻屋、古槐邻屋等。安徽黟县黄村人。
说文之学幼承庭训,诗礼之暇旁及篆刻。少年鬻艺南昌,既壮失怙恃,光绪四年(1878)刊行《心经》印谱。光绪七年(1881)春到穗,交游渐广,结识将军长善、国舅志锐。光绪十一年(1885)八月至光绪十三年(1887)二月在国子监工作学习,随盛昱、蔡赓年学习说文及古文字学,磨改石经,镌刻《石鼓文》。光绪十三年(1887)回到广州入吴大澂幕,尽窥所藏鼎彝鈢印,并在广雅书院工作,代张之洞篆《说文解字序碑》。光绪十六年(1890)春,获张之洞安排到广雅书局任分校,篆写了大量书名页并钩刻明清名人真迹十五家三十二品。光绪二十五年(1899)回乡。光绪二十八年(1902)游幕武昌,为端方编辑《匋斋金石录》,入存古堂校补石经残缺字,钩刻董其昌书迹于黄鹤楼。光绪二十九年(1903)归里,宣统元年(1909)春去世。
黄牧甫擅钩摹勒石,自谦以“雕虫小技奔走于贵官之门”,实以深厚的古文字涵养佐于卿相之间,为公卿是正金石文字而不自名者甚多。光绪十三年(1887),他放弃了正在国子监磨改石经,镌刻《石鼓文》的工作,匆匆南来广州,“就食吴(大澂)愙翁门下”。
黄牧甫离开后“奉东抚宪(山东巡抚)委(派)”的“续刻”刻工尹彭寿,因入成均(国子监)校修石经,取王筠所着《毛诗重言》三卷、《毛诗双声叠韵》一卷、《尚书禹贡正字》一卷、《礼记读》十卷、《史记校》二卷、《夏小正正义》一卷计六种,缮写进呈御览。看来即使一名续刻的刻工,虽然由巡抚这等地方大员委派,也需要经过光绪皇帝亲自严格挑选的。可想而知黄牧甫是放弃了两项何等重要的皇家文化工程来到广州的。
1919 黄士陵为黄季度刻 青田石扁方章
印文:黄季度读碑记
边款:季度读碑记,士陵作。
出版:《瓦存室集印》,黄文宽编,1956年。
备注:黄文宽旧藏。
4.6×1.6×2.5cm
RMB: 200,000~300,000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