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藏家珍藏赵古泥15件篆刻作品赏,盛年手笔颇为难得

赵古泥(1875-1933),常熟人,原名石,字石农,别字古泥,号石道人、泥道人,后以字行。少为药店学徒,因好书画篆刻,拜师吴昌硕学生、同乡李钟学艺,后来在李氏的引荐下结识吴昌硕并成为入室弟子,而吴昌硕又将之引荐到好友沈石友门下,因此得以亲聆沈氏之学,遍观沈氏所藏金石文字,印艺至此得以大进。其刀法以冲刀为主,兼用披削,印材则无论石、牙、玉、铜、金皆能游刃有余,技法全面精到;期间,曾为沈石友所藏一百多方古砚刻铭文,所集拓之《沈氏砚林》素为艺林所重。赵古泥亦善书,传世以行书居多,风格绝类翁同龢。

赵古泥(1875—1933)

民国时期,在吴昌硕印风的强大影响下,作为吴门弟子,只有赵古泥一人真正做到不但“学吴而不为吴氏所囿”,还能发展出具有十分强烈个人面貌的艺术风格,这在今日看来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他的早年印作置于吴昌硕印谱中几可乱真,但他的名字“古泥”显示了他对封泥古朴苍莽趣味的独特钟爱,而他成熟时期的印风,也是在这样的基调下,变吴昌硕的宛转浑厚为方折廉厉;布局上尤其用心,无论大印还是小印,则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秩序里求得变化的生趣。由此,“虞山派”典型印风得以成型,后来邓散木等人虽能发扬光大,而风格上却未再突破。

赵古泥一生印作丰富,然在战争年代已被毁去甚多,存世之大宗一为常熟博物馆藏,一在私人藏家处,均为庞士龙、王哲言递藏。本专题所有的赵古泥篆刻15件均为首次在市场出现,且多为其45岁前后所作,可谓盛年手笔,故而篆刻精谨,风格典型,颇为难得。

查其内容可知其中多数为赵不骞所刻自用印。赵不骞(1899-1937),字钧千,号寒云,常熟人。其人雅好金石版本之学,为旧山楼主人、清代著名藏书家赵宗建曾孙、赵士权子,也是民国时期知名藏书家。据其友瞿凤起所记,赵氏“性狷介,寡言笑,以篆刻自娱,键户读书,怡然自得”。1937年日军进犯虞山,赵氏一族所藏金石书画经籍多被掠去,赵不骞亦不幸为日军杀害于战火中。朱文“赵不骞字钧千又号寒云”、白文“赵不骞印”、朱文“钧千金石”等可见于赵氏旧藏经籍中,为其常用印,而“纫秋兰馆”“铁如意人家”“非昔轩”“梅韵阁”等斋号印,文人气息十足,想必亦为赵氏一族斋馆名。


Lot 4035 赵古泥刻 青田石印章

印文:纫秋兰馆
边款:仿汉朱文,古泥。
2.7×2.7×8.1 cm


Lot 4036 赵古泥刻 青田石印章

印文:非昔轩
边款:拟汉砖文,己巳十二月,古泥。
3×1.3×5 cm


Lot 4037 赵古泥刻 青田石印章

印文:梅颠阁
边款:刻汉朱文不参泉币笔画便俗,壬戌十一月古泥记。
2.1×2.1×6.7 cm


Lot 4038 赵古泥刻 青田石印章

印文:铁如意人家
边款:壬戌二月,古泥作。
1.9×1.8×3.7 cm

从这批印作的边款,亦得窥赵古泥印学之来源多在秦汉人之间。如朱文“听云”一印边款云“合秦玺封作此印”,可见是玺印和封泥的结合,“黄绢幼妇”“钧千”“赵不骞印”等印边款亦题为“拟秦玺文”;而“梅韵阁” “纫秋兰馆” “非昔轩”“悲彝”等印则题为仿汉人铸印,其中又参入泉币、砖文等元素,显然都是精心用意、力求变化之作。但无论题为仿秦还是仿汉,都不是一味模仿求似,而是用自家语言对前人风格进行解读,故而面目和气息都清晰可辨,个性明显。他的学生邓散木说赵氏“一印入手,必先篆样别纸,务求精当,少有未安,辄置案头反复布置,不惜积时累日,数易楮叶,必使安详豫逸方为奏刀。故其所作平正者无一不揖让雍容,运巧者无一不神奇变幻”,此言不虚也。


Lot 4040 赵古泥刻 青田石印章

印文:听云

边款:合秦玺封作此印,有似处不?乞钧千正之,古泥,乙丑七月七日。

1.4×1.3×3.2 cm


Lot 4039 赵古泥刻 青田石印章

印文:悲彝

边款:辛酉十二月朔,仿汉人铸印法,古泥。

1.5×1.5×3 cm


Lot 4041 赵古泥刻 青田石印章

印文:赵不骞字钧千又号寒云

边款:壬戌十月,古泥。

2.7×2.5×2.8 cm


Lot 4048 赵古泥刻 寿山石印章

印文:蝯龛元赏

边款:庚子冬日翰卿刻于斗庐。古泥改作。

1.6×1.6×3.6 cm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