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印上留白法
印上留白法是指印文上方与边栏之间留有一块空地。凡事都是比较而言,这类印章的下方、左方与右方几乎是不留空白的,或者说印上所留的空白总是大于下方、左方与右方所留的空白。例如附图中“吴良”、“蒲州之印”、“谷口农”,可以清楚地看到印上之留白。
当然汉封泥“郿右尉印”即是。在破残的古印边栏内,印文就像江河的沉淀物,又像瓦工砌房屋一样,从地面上一层层往上加高,但不碰顶,留下一块空地,任人去想像。这种印上留有空白的篆刻形式,使后学十分青睐。还有明清、近代印人徐三庚、邓散木、丁敬、朱简、梁千秋、汪关、吴隐、程邃、商承祚、来楚生等治印大家的创作,时见印上留白佳作。印上留白法印章与其他印章一样,它不是单一的,而是将多种章法、多种形式集于一身,一切服从艺术的需要,如此方成佳构。
22.印下留白法
印下留白法,即在印章章法设计时,印文文字紧靠上方,在印面下方留有一块空地。印下留白,印上方呈“实”,印文与边栏往往是“逼边”,或靠得很近。而下方呈“虚”,印文远离边栏,两者之间留下空白,亦给人留下一种印文上浮的感觉。请看汉封泥印“横海侯丞”、汉印“伏问”,印文都极力向上靠,与印下边栏拉开了距离,留出了空白地。印下留白法印章与上实下虚法印章,它的下方有文字笔画,只是笔画比较疏、稀、简而少,呈“虚”;而印下留白法印章,下方是一块横向的空白带,在这空地上没有字画,呈“空”。如齐白石印“甑屋”,印文在上方,印下留一块空地。丁敬的“杉屋”一印,更为大胆夸张,印下留白几乎占印的一半。留白印章在汉印、封泥、古玺中极为常见,近代印人治印亦好此法,佳构多多。
作为20世纪继吴昌硕之后卓立印坛的大家,来楚生对篆刻艺术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尤其于肖形印创作具有开创意义。他所制肖形印能抓住肖形物的特征,突出其神态和篆刻意趣,遗貌取神,质朴老辣,雄健苍古,外貌粗疏而内蕴浑厚,意韵流动而凝重沉雄,成为肖形印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艺术高峰。恰逢乙酉新春,愿与《中国书画报》的读友们共赏来楚生的若干鸡肖形印,以体悟其肖形印的艺术魅力。
23.左右留红法
“左右留红法”不言而喻,即白文印章的左右两边留有红地,而印的上下不留或少留红地。“仓”、“臣鲩苍”二印左右两边都有较宽厚的红地,而上下则基本没有红地。可以说,这是古代传统篆刻艺术的一种特有的形式与面貌。这类印章,把印文放在中心部位,形成纵向取势,两块红地包夹着印文,红白相映,互相衬托,使整个方寸世界呈端庄、厚重、峻拔之状。
中汪关的“博观堂”与陈万言的“墨兵”印,则放开了胆量,夸大其事,大红大黑,犹如一块古碑,严整地矗立在面前。有人批评这种印章“文字均匀”、“超级阔边”、“呆板庸俗”、“章法不完整”,而朱简则评之谓:“缪印”。笔者以为这些批语有它有道理的一面,但也过于求全责备。根据经验,建议在设计刻制这类印作时,要充分掌握左右、上下的关系,掌握留红的比例、留红的大小,宽度不宜过分,见好即收。此外,印面上留红与印文要讲究协调、呼应,注意重心平衡,如此方为上乘。
24.左右留白法
左右留白法的章法,一般是指朱文印的印文左右两边各留下一块空地。这种形式的印章早在先秦古玺时代就流行,例如“外▲”一印,印文上下靠近边栏,不留空地,而印文左右与边栏拉开距离,留有空地。林皋、胡正言、吴晋、王睿章、黄士陵、邓散木、赵之谦、石涛、董洵、张燕昌等许多篆刻家都十分注目这两块空地的发挥与运用,在传统形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加以创新,佳作迭呈,胜不胜数。如下图中石涛的“老涛”以及林皋的“嘉会堂”,赵之谦的“如愿”,不仅左右大块留白,而且边栏的处理也各具特色,增加了装饰怀,啬了印文与空白的反差。这类印章的最大特点是“清”、“虚”、“雅”、“挺”。这是印苑领域里极为别的款式,作为后来者应多考虑一些继承与创新。
25.印文歪斜法
印章一般以方正、端庄、平稳为准则,为此在章法布局时大多选用方正的缪篆作为入印文字,把印章刻得雄浑、挺拔,其中稍有歪斜,则视为败笔。然而令人称奇的是,在古玺、秦汉及近现代大量印作中,竟有为数不少印文歪斜的印章。如“军假司马”四个字都朝着左下方歪斜,“安乐乡侯”四个字都朝着右下方歪斜,朱耷的“闲夫”印,四个字亦整体朝一个方向歪斜,弘★的“诗肠鼓吹”一印,印文四个字二二相对,成对称式歪斜。
印文歪斜法印章,有奇妙、奇趣,意境亦不同凡响。它是一种险中求稳的审美产物,是印章艺术创造性的作品。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印文虽然歪斜,但重心不偏,动感丰富。歪斜的动感,平稳的静姿,交叉融会的视觉刺激,树立了一个新颖的艺术形象。
形式的多变是艺术的必然,艺术的出路在于变化与深化。后来者应在前人佳构的品鉴中,运用这些基本原理,标新立异。
26.印文重叠法
在设计印章章法时,将印文在一起重叠,称为印文重叠法。重叠法印章形式多样,且曲尽其妙,各有特色。印文重叠法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四种。
其一,朱文叠在白文上。如附图中“王素”一印,“王”字刻成满白文,而朱文“素”字重叠在“王”字之上。此印刻得十分素雅、清丽、别致,相当端庄、朴实、耐看。其二,朱文叠加在白文上,朱文周围设置边栏。如“醉墨轩”印。其三,白文重叠在朱文上,如“尤水●”印。其四,朱文与朱文同文重叠,且某些点画共用。此印为青铜质,宋金时代铸印,鼻钮2.1厘米见方,印高1.4厘米,印文系楷书书体,布局疏密合度,飘逸奇妙,堪称佳绝。重叠法印章的印文内容亦不拘一格,可以是印文句首、句末一字或句中某字重叠在其他文字上,可以是字号重叠在姓名上,叠加文字也可以与印文意义相近或是互为诠释、补充的印语。两者重叠,相辅相成。重叠之印文似烁烁珠子,包藏在全印之上,故印文重叠法亦可称藏珠法。
毫无疑问,在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的篆刻领域里,重叠法印章是印章发展史上创造性、开拓性、别具一格的印式,它的构思、设计、章法布局都是全新的,它的艺术特点也不同凡响。重叠法印章不仅使印章内涵更为丰富多彩,印文内容更加充实,而且给印章增添了趣味性、装饰性,值得艺术家们去探索与开拓。
27.印上留红法
印上留红法,主要是指白文印的一种章法设计,即在印文上方留有一块红地,而印文下方相对不留或少留红地。如附图中“成超白事”、“董宣印”二印,印面下方被字画占满,几乎不留红地,而印面上方都留有一条比较宽阔的红地。“不薄今人爱古人”一印更有趣味,为了使上方红地更为突出,印文上方的文字有意刻得很细,采用浅薄求细的手法,营造了印上空虚的效果。
附图中“归昌世”印,左面系朱文,右边系白文,左右浑然一体,印上都菜同留红,令人耐看回味,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印文与上方保持距离,向下方下沉,似乎是一种由下而上的重新排列,它浮在印底的地平线上,用古朴沉雄的气质感染着读者,同时还给人一方空灵的天空,真可谓妙趣无穷。
28.印下留红法
当代翻开印谦,在浏览欣赏古今印章作品时,定会发现有这么一类白文印章:印文文字在上,而印文下方留出一块红地。这类印作数量不少,无论秦汉、明汪还是近现代的篆刻艺术家都喜欢用这种印下留红法治印。印下留印章亦确实有它独到的魅力。
如附图中“博山集家丞”、“刘昌”、“一声啸海天秋”三印,它们的印文都比较方正,线条挺拔,紧靠上方,而印下都有一块大小不等的地红。再如吴咨的“适园”一印,文字点画雄厚古朴,方圆兼得,“适”字走之旁下拖至印下角。这一拖笔,活了全印,意到韵足。可以这样假设:若把这一拖笔割去,不仅显得红地太多太厚、失去比例,而且全印立时显得死板,缺乏活力。因此可以说,这一拖笔是点睛之笔、绝妙之处。而印下之留红是一块广阔坚实的基础,承载烘托着丰富多彩的方寸世界。它之所以不属于“上实下虚法”一类印章,是因为在印下红地上没有印文字画。
29.印文缺字法
印章的内容一般有姓名与物名印、寞了号年号印、成语名言印、警句醒语印、诗词联句印、格言谚语印、短文佳句印、咏志言情印等等。除独字印外,印章的印文都是比较完整的,几乎没有杂乱无章、读不成句的情况。但有时印人别出心裁,将印文句子中一个常用字,或一个众所皆知的文字有意不刻出来,制成一方缺字式印章。
例如附图中“十五的月亮最”一印,最什么?这个字虽然没有刻出来,但是人人皆知是个“圆”字。再如下图中汉印“宋长公”,印面一分为四,其中有一个字的位置空在那儿,显然这个字应是“印”字。“右曹中郎将”和“淡薄之中滋味长”二印,句子是完整的,不缺任何字,但印面上“中”字之下空了一个字的位置未刻,这是又一种缺字式印章。
概言之,缺字法刻就的印章有三种形式:
一、印面上刻满了印文,但句子不完整,缺少一个或两个常用字;
二、印面上有一个或两个空地,而印文句子是完整的,这是留空缺字式印章;
三、印文句子缺字,而印面又相应地留有空地的缺字式印章。后两种缺字式印章,其空地可留在印角,也可留在印之中下方,也有留在印中心的形式。
留在中下方的亦叫“门”字式印章。缺字之空地一般是一个,但也有两个,甚至三个、四个以上者。众多的明清印人都喜欢运用此法治印,故在明清印亦上有各种各样的缺字式印章。这种印章由于缺了一个字,也就多了一份想头,格外引人注目。虽然空地上没有刻上文字,造成了一种不平衡的险象,但篆刻艺术家的块线结合,将空地与文字以一种统一和睦的气氛,构成新的平稳的艺术效果,使缺字法印章变化丰富,层次多样,生动有致。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章法分布50例,篆刻构思与印章设计,应该注意的虚与实》上有4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