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印家称谓衍变刍考,从印工、印人、摹印家到篆刻家等

三、治印者的几种主要称谓及衍变

治印者称谓衍变大致为:印工、印人、摹印家、篆刻家这样一个过程,这既是一个治印者身份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篆刻由“技”进乎“道”的蜕变过程;更是篆刻文化品级提升的过程,篆刻艺术成长发展的过程。

㈠、“印工”。是对古代铸刻印玺的工匠的称谓。姓名出现在史书中,较早能从南朝裴松之引《魏氏春秋》注晋人陈寿所撰《三国志》中了解到:

(许)允善相印,将拜,以印不善,使更刻之,如此者三。允曰:“印虽始成而已被辱。”问送印者,果怀之而坠于厕。《相印书》曰:“相印法本出陈长文,长文以语韦仲将,印工杨利从仲将受法,以语许士宗。利以法术占吉凶,十可中八九。仲将问长文‘从谁得法’?长文曰:‘本出汉世,有相印、相笏经,又有鹰经、牛经、马经。印工宗养以法语程申伯,是故有一十二家相法传于世。’⑼

杨利、宗养即为当时的印工。另《晋书·孔愉传》载:“(孔)愉尝行经馀不亭,见笼龟于路者,愉买而放之溪中,龟中流左顾者数四。及是,铸侯印,而印龟左顾,三铸如初。印工以告,愉乃悟,遂佩焉。”⑽《南史》载王莹“及将拜,印工铸印,六铸而六毁。及成,头空不实,补而用之,居职六日暴疾薨”。⑾也提到印工,只不过未记姓名。由于印工身份卑微,还被称为“刊匠”“图书工”“刀笔工”等,如南宋的方岳为印工印谱题诗《题刊匠图书册》云:黄金汉鼎青错落,绿玉秦玺红屈蟠。龙翔凤翥入刀笔,宝晋山林风月寒。⑿宋末元初诗人艾性夫的《剩语》中也有其《与图书工罗翁》诗等。元代陈基致钱逵手札中云:“欲求篆一图书及两扁图书,乞分付卢小山家一刻。”⒀卢小山家就是一个刻印的作坊,家中有许多印工靠刻印为生。明代何震起初也是一名“印工”,后来通过文彭、汪道昆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转变成文人身份,成为文人篆刻的开创者之一。孙向群《关于元代文人参与篆刻实践的进一步考察》中列举出元代20位“篆刻家”,他们的印章我们目前无法看到,从当时记载表述看,多数被冠以“图书工”“刀笔工”“刊生”“印工”等,仍然视为“工匠”。但是,也应该看到,他们已经有意识地向文人靠拢、转变,可看作是由“印工”向文人“印人”过渡阶段的代表。

㈡、“印人”。“印人”称谓源于明末清初清之际,创始人是周亮工。其将所识所知篆刻家的事迹辑为《印人传》广为传播,影响遍及宇内,“印人”的称谓始行于世。后来又有汪启淑的《飞鸿堂印人传》等,“印人”的称谓逐步被人们普遍使用。

“印人”是“印工”向文人身份过渡后的产物,明清治印者的身份构成有了很大变化。周亮工云:

近取士之额日隘,士无阶梯者不得不去而工艺,故工书画、图章、词赋者日益众。

汪启淑《续印人传》收录著名印人127人,其中因科举不第转而工印者有58人,占到46%强,具有举人、官员身份的就占到20%左右,当时的治印者来自于社会各个阶层,主要有:官员、文人、商贾、书画家、隐士、僧道、医生、塾师、学子、工匠等等。(附图一)文人的介入不独改变了治印者的称谓,也成就了明清“流派印”,成就了篆刻艺术。“印人”的称谓历经明清,至今仍在使用。清道光间黄楚桥有《东皋印人传》,晚清张俊勋有《闽中印人录》等传世。雷浚在光绪十五年《近鄦斋印谱》序中说:“故自我所见,诸印人未有用《说文》者也。”近代王重民《四库抽毁书提要》也有“印人传”的条目。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的叶铭《赵撝叔印谱》序云:“未可断章子云之言,而谓印人不足为也。”其为篆刻家立传也名为《再续印人传》《广印人传》等。西泠印社《中国印学年鉴1988-1992》列“印人传”,韩天衡的《中国篆刻大辞典》同样列“印人”部,而当代马国权也有《近代印人传》问世。

㈢、“摹印家”。前面说到,“摹印家”较早见于记载是在明代赵宧光的《寒山帚谈》中。明朱简《印章要论》中也说:

摹印家不精《石鼓》、款识等字,是作诗人不曾见《诗经》、《楚辞》。

旗帜鲜明地对“摹印家”的文化准备提出了标准。清陶澍谈到如皋篆刻时曾云:

国朝二百年来摹印家可以指数,而大半皆得之雉皋。

“摹印家”的称谓尤以晚清赵之谦最为常用,如,“松江沈树镛考藏印记”一印边款中云:

为六百年摹印家立一门户。

《书扬州吴让之印稿》云:

摹印家两宗,曰“ 徽 ”曰“ 浙 ”。浙宗自家次闲后,流为习尚,虽极丑恶,犹得众好。徽宗无新奇可喜状,学似易而实难。巴(予藉)、胡(城东)既殇,薪水不灭,赖有扬州吴让之……

又如,“朱志复字子泽之印信”印款中云:

问摹印家能夺胎者几人?未之告也。作此稍用其意,实《禅国山碑》法也。

至近代,“摹印家”的称谓仍然延续使用,马公愚先生曾为《千石楼印识》作序曰:

琴斋作印用力之深……余尝目睹焉,当其对印睥睨,旁若无人,奏刀剨然顷刻而就,如有神助自来,摹印家未有若是寄且速也。夫摹印世所目小道也,款识又摹印之余也。

马公愚《复戡印集》序称:

自来摹印家罕有拟之者。

邓散木先生论摹印与小学关系时说:

不通古籀,即无以识三代之彝器,不辨二篆,即无以鉴古鉨之时代。故摹印家必须以识篆为先务。⒁

民国马光楣《玉球生印存》云:

有明一代摹印家,首推文氏。是印此皆自然非由造作,今人强学秦汉流为习尚,虽自诩作手,终属野狐下乘。

现代人偶尔也有使用,如,1961年,新加坡画家施香沱在《为黄明宗同学个展说几句》中说道:

自来摹印家咸由书法出,书法之美溢为篆刻,自然变化无穷,苍浑无际。

当代刘绍刚则将“摹印”列为一派,将此派印人称为“摹印家”。是以篆刻风格来区分的,具有特指性。

综上可见,明清以来“摹印家”的称谓已经为社会各阶层认可、接受。如,赵宧光既是高士文人,也是书家、金石家、印人。陶澍则为官至总督、巡抚的封疆大吏。当然,使用更多的还是像朱简、赵之谦、邓散木、马光楣、马公愚这样的印人、书家、文人等。

清代乾嘉以后,随着金石学、文字学的兴起,篆刻的入印字体也由相对单一的摹印篆,拓宽到甲骨、金文、简牍、砖瓦铭文乃至所有书体。民国以来篆刻艺术流派纷呈,随着大量古文字遗存的出土、研究、采用,篆刻用字更加多样化,从客观上导致了摹印篆一统天下的局面逐步消解。另外,从字面看,“摹印”无论从代表一种字体或者表示一种摹拟行为、操作过程,或者作为“印章”的借指,都带有初级性、局限性和“技能”的特点。而“篆刻”则融合“书篆”和“雕刻”于一体,集学术、技艺、创作为一身,所谓“技道并存”,这也似乎更符合文人艺术家对于印章的艺术性和学术背景的看重。随着“摹印”称谓的式微,“摹印家”称谓也就逐渐被淡忘了。

㈣、“篆刻家”。“篆刻”一词产生于元初,但“篆刻家”称谓清初始见,大约到近代才普遍使用。

元代关于印人的称谓基本不做“家”的后缀,如,宋末元初艾性夫有《与图书工罗翁》诗,元初吴澄有《赠篆刻谢仁父序》,方回也有《赠刊印朱才俊》诗,吾丘衍《竹素山房诗集》有《赠刊生林玉》、《赠刻图书钱拱之男钱二绝句》等。明代印人也很少称“家”,胡应麟称文彭为“篆刻特为一代宗师。”明黄汝亨题《珍善斋印谱》:“近世盛推篆刻名手为何长卿。”明潘胤先《印可》引:“吾郡图章名家,以何主臣为可。”等。清代“家”的称谓始渐渐出现,如治印者称“刻家”“刻印家”“锲家”“抚印家”等等。
“篆刻家”称谓初见于清初袁三俊的《篆刻十三略》:

篆刻家诸体皆工,而按之少士人气象,终非能事。

这或许是最早记录。但不知何故,此后,“篆刻家”的称谓却很少见诸记载。清季,普遍使用的还是“摹印家”、“印人”等称谓。直至民国时期,许多文人、艺术家如马衡、马光楣、马公愚、邓散木等基本还是使用“摹印家”、“印人”等称谓。比如,1923年西泠印社举办“金石家(篆刻家)书画展览”作品集名为《金石家书画集》,对印人以“金石家”相称。另外,从晚清民国印人润例、著作、报刊等遗存资料看,也几乎没有“篆刻家”称谓的踪影。推论,“篆刻家”称谓的广泛使用应该在近代文言文、白话文交替时期,或者更晚。

比照“书法家”称谓的衍变,情形大致相仿。书法家的称谓较早有:南朝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称为“能书人”,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称为“善能书”者。期间也有“善书者”“书人”等称谓,唐怀素《自叙帖》中始出现“书家”的称谓,但宋元时期却很少使用。明代以后“书家”的称谓才被社会广泛接受,沿用至今。“书法家”称谓也是在白话文出现后才渐渐使用。

㈤、金石家。晚清、民国也有称印人为“金石家”的,从释义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篆刻家;二是古文字研究学者。今人以金石家指谓刻印家,是因为印章的源流、沿革等与金石文字有密切关系,所以也有称“金石篆刻家”的。印人被称作金石家主要流行于清末、民国时期。如,西泠印社的“金石家(篆刻家)书画展览”等。今天看来这个称谓是不确切的,金石学与篆刻学是两个不同学科,对此沙孟海先生、陈振濂先生都有专述,此不赘言。西泠印社社长马衡在《谈刻印》中明确道出金石家和篆刻家的异同:

刻印家欲知印之源流沿革,形式、文字之变迁,应先研究古印,自属当然之事。即以文字源流而言,不但古印应研究,即一切金石文字,也在研究之列。故金石家不必为刻印家,而刻印家必出于金石家,此所以刻印家往往被称为金石家也。

㈥、其它称谓。如“刻家”“刻印家”“锲家”“抚印家”“镌刻家”“印学家”等,但却唯独没有“印章家”之称,原因不解。

高凤翰曾云:

余近学得篆印,一以《印统》及所收汉铜旧章为师,觉向南北所见贤手,皆有习气。故近与刻家论印,每以洗去图书气为第一。⒂

赵之谦“陶山避客”印款称:

学完白山人作。此种在近日已如绝响。俗目既托为文何派,刻印家又狃于时习,不知几理,可慨也。

清桂馥《续三十五举》提到:

《考槃余事》曰:今之锲家,以汉篆刀笔自负。

清末赵叔孺刻“龙田乡人”印款:

取法汉封泥为自来抚印家另开蹊径。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

此为镌刻家所用耳。

吴隐为王锡璜刻“锐矦心赏”一印,边款云:

近日东南数省,刻印家以吴昌硕大令当第一巨擘。

丁仁《赵撝叔印谱》序云:

凡吾印学家,皆当绣丝事之。

我们看,连赵之谦也是“摹印家”、“刻印家”同时使用,可见历来对于治印者的称谓不尽一致、比较混乱。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