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早期印泥上的广告看西泠印社,在印具探索方面的贡献

印泥始自何时,印学界亦无确切定论,秦汉时印玺的使用是按于泥上的,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泥封。唐、宋以胶质水调朱砂或以蜜调朱砂,钤于书画、公文等可视为印泥的端倪。至元乃有以油调朱砂钤印,比之水印、蜜印为佳,但仍无法使印文纤毫毕现,且调制、使用、存放不易,难遂人愿,从客观上制约了印章的使用发展。

a6856_01

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印泥类型的创制,应早于或至少不晚于明代中期,1572年顾从德编辑的《集古印谱》是目前存世最早的印谱,存玉印150枚、铜印1600枚,其钤印已使用极为精良的朱砂印泥即是确证。从印泥制作者方面,有史可考的是清朝的漳州人魏长安,他于清康熙十二年研制成“八宝印泥”,名闻天下。高品质印泥的使用,为印谱的推广和明、清季文人篆刻艺术的繁荣起到了辅助作用,篆刻能成为与书画并列的艺术形式,被人欣赏和广泛使用,印泥的作用不可替代,研究篆刻者对此不应忽视。而在西泠印社创设初期,西泠中人在印泥、刻刀等印具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对当时印学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泰山篆美堂珍藏有民国时期西泠潜泉印泥及其他印泥的“广告”数纸,对于当时印泥的研制、品种和销售等情况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其中,潜泉印泥、节庵印泥为西泠创始人之一吴隐和社员方节庵所创制,在当时影响很大,深受印人喜爱,今予介绍,或可对西泠印社史料有所补充,也可供有志于印泥研究的同好参考。

1.《潜泉印泥直例》(27*19.cm)

宣纸印刷,主要内容包括简介、品名售价、使用方法、修理方法、销售地址等几方面。

其简介部分云: “近代印章为用綦繁,无论政学工商各界及金石书画家,靡不需此,而印泥之重要,亦于此可概见。盖用印章者之择其印泥,犹善书者之择其笔墨,且印文稍有不同,关系出入至巨,所谓差以毫厘,谬以千里者也。潜泉印泥制法精良,早已脍炙人口。历蒙政府各院部以及各大机关商行等相继采用,良以潜泉印泥细腻浓厚,沉着显明,阅时愈久,光艳有加;冬无凝冻之病,夏鲜透油之患,且调剂尽善,燥湿得宜,虽印文至精密者,亦无漫漶不清之弊,是以用者无不称誉交加也。如荷赐顾,务祈认清潜泉印泥字样及盒内玻璃纸上硬印商标,庶不致误。”

a6856_02

品种及价格如下:

特制旧藏箭镞朱砂印泥: 每两金圆四十八元;

选制美丽朱砂印泥: 每两金圆二十四元;

精致镜面朱砂印泥: 每两金圆九元六角;

天字光明朱砂印泥: 每两金圆四元八角;

地字绛霞朱砂印泥: 每两金圆二元四角;

宝蓝印泥: 每两金圆四元八角。

手中适有现今“上海西泠印社出品潜泉印泥说明书”一纸,相互对照,其主要品种由原六种加至十五种,另外除简介增加部分新内容和无具体售价外,其它内容基本相同。

潜泉印泥的创制人为吴隐。吴隐(1866—1922),原名金培,字石潜,号潜泉,浙江绍兴人,西泠印社四位创始人之一。吴工书画,擅篆刻,精鉴藏,曾先后汇编《西泠八家印谱》《秦汉古铜印谱》等, 吴与夫人孙织云同为西泠印社社员且精于制作印泥,1904年在吴昌硕的鼓励下,吴石潜、孙织云夫妇在上海创办了一家主要生产印泥的企业,亦名西泠印社,并研制出“潜泉印泥”。吴昌硕对潜泉印泥极为赞赏,亲自为其书写招牌,并为印泥的第一个品种改进配方,选定深玫瑰的色泽,命名为“美丽朱砂印泥”。吴昌硕还把自己的得意印作借给他用潜泉印泥钤拓成《缶庐印存》以示重视。

历百余年传承,潜泉印泥经吴氏三代人的努力,今天仍深受印人喜爱。其子、媳吴振平、丁卓英继承父母事业,研制出“特制珍品朱砂印泥”以及“纯黑印泥”“朱红印泥”“古色印泥”等新品种;其三代传人重侄外甥女李耘萍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出了耘萍石泉品牌。制作出了彩色印泥和以艺术家命名的系列印泥,如缶庐系列印泥、豆庐系列印泥(韩天衡)、高式熊系列印泥等,成为艺术家专用印泥。他们还悉心研究世界各地不同的书画作品特性,为世界各地的工艺美术店铺定制了多款特色印泥。例如,为北京荣宝斋定制完成的“荣宝印泥”,为上海朵云轩特别推出的“朵云印泥”,为日本栗本株式会社精心制作的“大观印泥”以及假名印泥、樱花印泥等等,印泥品种规格达到了187种,占据印泥市场的大半江山,为当前印学繁荣做出新的巨大贡献。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