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篆刻!4000年沉淀的十条箴言,学习篆刻不变的规律

之六:由系统切入,莫要细枝末节。

当对篆刻史有一定了解之后,就会进入到某一门派,如此学得进,如何出得来呢?我们认为学习篆刻要系统一些。

比如学习邓石如的印,一边临印,一边要深入阅读邓石如的传记,比如《书法家邓石如传》《艺术巨匠邓石如》《邓石如篆书庐山草堂记》等。

对邓石如有一个系统的认知,这对把握大师成长脉络会有深刻理解,也会对后世追随者有所启迪。

之七:由类比切入,莫要懒汉推车。

古印中相同的字很多,比如“之印”、“司马”、“章”、“将军章”、“丞印”等。

将这些带有共用字的印,收集到一起归类研究,既可以对比出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印章中表现形式和刀法,也可以领悟到不同的字在同一组字中的布局技巧,久而久之,积小得为大进!

之八:由主脉切入,莫要断章取义。

从很多大师的艺术成长之路来看,大多是从秦汉印入手(来楚生是唯一没被汉印影响第一人),之后找一家深入打进去,比如选黄士陵、吴让之、邓石如、赵之谦,或王福庵、陈巨来、钱君匋、吴昌硕、齐白石等。

然后再仔细揣摩当代获奖的年轻人的路数。如果另辟奚径,揣摩一下简经纶、丁衍庸、易大庵、乔大壮的,可能会快点出来。

之九:由使命切入,莫要一暴十寒。

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我们后世追慕先贤学印之人,只有在骨子里树立传承国粹的信念,把光大篆刻艺术之学为自己的责任,在当代这样好的环境下,不大兴印学之道,是不是有负于时代,有负于古圣先贤。

之十:由不说切入,莫要亵渎艺术。

篆刻艺术博大精深,有些大师技艺都是靠心的体验和觉悟来传承的,而非文字可记录的。

印章方寸,历经千载,精品留存,绝不会简单的重复,学再多刻再多,不能融合唯一,悟不通就是死刻。

一旦得悟,则万法归一。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