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已成为学篆刻必备书籍,这一点,没有争议,但很多入门的印友,买来《说文解字》之后,大部分时间是放在书架上,基本不用,或者偶尔查某个字时才用到。今天就说说这个事儿:到底《说文解字》该怎么用?
一、再补充说说《说文解字》是本什么书。
《说文解字》是一本中国最早的字典。东汉许慎编,创稿于汉和帝永元十年(公元100年),距今已1900多年。
许慎给书起名字时,把汉字中的独体字,比如,木、石、火、水等,称作“文”;而合体字比如江、流、枝、烟等,称作“字”。许慎的原话是:
“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仓颉开始造文字时,大概是按照万物的形状临摹,所以这种图画似的符号叫做“文”,这以后,那形与形,形与声结合的符号便叫“字”。“文”,就是描绘事物本来的形状,“字”的含义是说滋生,繁衍。于是,这本书就叫《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以小篆为正篆,其他文字都叫“重文”,也就是异体字,那么问题来了,啥是小篆?
小篆,也叫“秦篆”,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觉得天下的文字必须统一,于是找来了李斯等人,对全天下的文字进行了统一规范,这次统一,以秦系文字为基础,所谓的秦篆其实就是秦系文字规范后的文字,全国都要用这种文字。
小篆比大篆要简明,条理性也强,且美观易识,对汉字的统一、规范化、系统化起了重要作用,要不就说秦始皇很厉害呢,我们现在用的文字,是他老人家规范出来的,具体可以看:什么是小篆,小篆是什么时候有的,小篆的四个特点。
再接着说《说文解字》,这本书分15卷,正文14卷,叙目1卷,全书共收正字9353个,重文1163个,所以我们说的《说文解字》的9353个字,是不包括重文的。
《说文解字》还有一项重大贡献,就是首创了部首编排法,他确定了540个部,将这9353个字归入到540个部中。从“一”部开始到“亥部结束,同部字的第一个字就是部首。在编排上,每部主要依据三个原则:
第一文字在应用上的意思属于好的、善的列在前面,属于贬义的不好的意思列在后面;
第二,属于专用名词的列在前面,属于普通事物名词的列在后面;
第三,义类相近的序次在一起,以便寻检,正文部分重点在字形的分析。
对每个字先说解其意义,次说形体,后说读音,把每个字剖析得清清楚楚。
《说文解字》的原本早已失传,现存最早的版本是中唐时期的版本,在日本,有188字。还有一个唐宋之间的残本,只存有12字,也在日本。
我们现在用的版本,大都是宋太宗雍熙3年,就是公元986年由国子监雕版印刷的版本,由徐铉校订的版本,我们叫他“大徐本”,这个版本把许慎的15卷每一卷又分成上下两卷,成了30卷,又增加了19个正篆,新附了402个经常用的字,叫新附字。这个版本到了明末,毛晋又翻印称为“汲古阁本”,到了清嘉庆14年,孙星衍又出了一个版本,叫“平津馆本”,到了同治12年,陈昌治又把“平津馆本”改成一篆一行,使用更加方便。
现在我们手头上用的《说文解字》大部分都是在“大徐本”的基础上流传下来的,共收录正篆9421个,重文1279个,比东汉许慎最初的版本,字多了一些。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