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涛的印作,以甲骨文为主。甲骨入印,因其字数所限,其实是有相当难度的,甲骨文本身,均为阴文,而在篆刻方面则不能光有白文,还要将其转换成朱文,使朱白文在风格上达到高度统一,这些都需要作者有一定的古文字再塑能力,而洪涛在这方面是下了一定功夫的。我以为洪涛的印,除了印面不能局限于小印外,整个格局还需再大一些,我拭目以待。
——魏杰(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西泠印社社员、终南印社社长)
黑龙江青年印人董洪涛,在近期的甲骨文篆刻创作中,有两点做法颇值得肯定。一、细边细文。以往的甲骨文朱文印作,大多是取法古玺中的阔边细文样式。而洪涛君则另辟蹊径,采用元朱文的细边细文和细边粗文范式;二、巧妙借边。“长安乐”和“超以象外”印中“安”“超”“外”的字法处理就是一个明显例证。不仅规避了印面的臃塞,而且也增添了情趣与巧思。
——苏金海(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南京印社副社长、江苏甲骨印社社长)
印章取法古玺。作者用篆范围广泛,但能相融相谐,由此可见作者基于深厚书法功底带来的高超通变能力。刀下之线熔挺健、清秀、隽美、敦实、凝厚于一炉,用刀之沉着与灵巧结合得甚为紧密。有的线条笔力遒劲、精气弥漫;有的温文尔雅,一派天机。此皆得益于作者刀笔相谐,锋随情动,虽风貌不一,彼此有别,但又完完美统一,可见作者高明之处。若能在个人风格上强化一些会更佳。
——刘洪洋(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西泠印社社员)
作品大体可以看出两大类,一类甲骨文入印,一类金文入印。风格取向文雅一路,巧拙相安,颇为难得。甲骨文入印非常难,难在文字数量不够,局限了创作的题材,同时,甲骨文字多斜线、生折,方寸间不容易协调,作者知难而进,期待有所突破。金文入印,前景较甲骨文入印更加广阔,也正因为此,近些年来众多年轻篆刻家参与其中。作者以古玺为形式,得其古雅。期待进一步深入探索,与古为新,走出自己的新路。
——邹涛(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西泠印社社员)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