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历程剖析,当代篆刻艺术发展,进程中的新概念篆刻

摘要:人们对于“篆刻”的印象更多是以印章的形式存在,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篆刻的本质一种以印章形式存在的刀笔艺术。想要深入了解篆刻,就需要将这个概念分割开来,单独进行理解,“篆”代表的是一种书体,即篆书,“刻”代表一种行为,即雕刻。篆刻以刀为笔,采用篆书的书体,将其雕刻于所选好的印石之上。随着艺术形式的进步与发展,篆刻已经从最开始的实用功能向着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进行演变,印章与篆刻的内涵不再统一。篆刻便拥有了自己的艺术。而本文则着重分析当代篆刻艺术发展过程中诞生而出的新概念篆刻。

关键词:篆刻艺术;发展历程;新概念篆刻

为了帮助大家深入地了解篆刻艺术,本文从篆刻艺术发展进程入手,来探讨不同时期的篆刻艺术,然后对篆刻艺术的现代化风格以及新概念篆刻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凸显出篆刻所具有的现代化魅力。

一、篆刻发展历程剖析

篆刻起源于印章,根据现有的考古痕迹进行分析与研究,可以发现在新石器时代,古代人民便开始在陶土上刻写一些痕迹。到了夏商西周时期,不同的陶土上已经有了形式各样的刻印,这便是篆刻的初始阶段。秦汉时期,篆刻迎来了发展的首次高峰。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后,便采用篆书来刻印章,且形状为平直方正,方中有圆,从而最大程度地适应整个印面。到了汉朝之后,篆刻艺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篆刻的字体开始融入一些全新的内容,这些内容包括花鸟鱼虫等现象以及一些图像,从而具有较强的审美意识。也正是因为汉代印章的审美价值以及文字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气息,对于后世的影响十分深刻。

到了明清时期,篆刻获得了第二個发展的高峰。在这个时期,篆刻的实用性价值已经没有那么明显,印章也不再是工匠人的专属职业,相反文人对于篆刻的爱好程度迅速升温,并开始成为印章创作的主要对象。并且根据印章形式的不同以及印章文体的差异性,衍生出来很多的流派,也正是因为明清印章的这个特点,印章也被世人们称之为明清文人印。其中,明清文人印的代表人物有文彭与何震,两个人在明清篆刻历史上是重要的推动发展者,被人们尊称为流派印之祖或者文人印之祖。带了清朝中后期,其印章已经不仅仅是对汉代印章的一个模仿,其印章作品已经能够体现出清朝所具有的独特篆刻个性。

以丁敬为例,其切刀治印的手段引领了浙江一带的篆刻风格,其麾下的追随者数不胜数,其中蒋、黄、奚三人十分优秀,这三人与丁敬共同被称为西冷四家。和丁敬相提并论的还有邓石如,他打破了丁敬独领风骚的局面,将篆刻与书法进行有机结合,并在篆刻方面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晚晴时期,活跃于印章舞台的则有赵之谦、黄牧甫、吴昌硕三位大家,此三人也是晚晴篆刻的代表人物。赵氏将前人的碑刻文字、陶土文字、货币文字等内容进行了融合,然后开创了属于自身独特魅力的篆刻艺术,这直接奠定了他在明清印坛上的地位。黄氏则借鉴了刻石文字、三代吉金等优势,将其融入到了篆刻之中。黄氏印面光滑整洁,将个性特点蕴藏在了平淡无奇之中,展现出了他个人较为突出的个性风格。吴氏则将其篆刻与自身的书法风格联系在了一起,其篆书笔锋雄浑苍劲,其篆刻的作品同样具有相同的风格。这为其在晚清篆刻艺术舞台上开创了较为成熟的体系,同时也开始了写意篆刻艺术风格,并以此为根基开宗立派,成为篆刻历史上鼎鼎有名的艺术大家。

篆刻艺术发展到了现代,主要体现创作人性的特性,以个人风貌特点为核心进行创作。其中齐白石、来楚生、简经纶、陈巨来这四位人物被称为现代篆刻艺术史上的风云人物。其中齐白石将汉阴作为自身篆刻艺术发展的基础,采取单刀刻印的方式创造了很多个性特点十分鲜明的作品。观摩齐白石的作品,你可以感受作品之中蕴含的酣畅淋漓以及力道强盛的冲击质感。来楚生篆刻艺术依旧以秦汉时期的印章艺术为基础,注重营造一种朦胧美和写意美。简经纶与上述两人不同,他独辟蹊径,以甲骨文作为篆刻艺术发展的根基,创造了全新的篆刻形式。陈巨来则是在元朱文印上匠心独秀,注重作品的秀丽以及静谧之美,给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特立独行质感。现代化的篆刻艺术相较于传统的篆刻艺术而言,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且以写意风为主的篆刻艺术逐渐成为了时代发展的特征。在篆刻艺术作品之中,作者将内心的情感表达蕴含于篆刻艺术之中,促使着篆刻艺术一直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

二、现代篆刻发展受限的主要原因分析

篆刻入门门槛相对比较高,成长期长,形成个人风格比较难,耗眼睛还不太赚钱,所以比较小众。

(一)最基本的门槛就是工具特别多。学书法绘画这些主要工具大概就是文房四宝,但是篆刻首先画印稿需要小楷毛笔、浓墨和水写纸,刻的时候需要刻刀、印床、石头,钤印需要书画印泥和连史纸,然后需要印谱来收集,边款需要拓包边款刷黑色印泥或浓墨,这是一套流程下来最基本的工具,打磨石头需要磨盘砂纸,打蜡需要蜂蜡,保养需要白茶油……

初学者入门必须要把以上一套工具买齐,还不包括各种教材印谱,这些工具都是一分钱一分货,要想效果好就得尽量都买好的,一般都不便宜,自己配一套质量相对好的工具下来得五六百,但是有些套装一百多就可以搞定了,但是稍稍就会嫌弃换新的,还不如一次性就买好的。

(二)篆刻算是从书法绘画中分出来单独门类,所以书法基础很重要,不要求一开始就会写篆书,但后期临印过程中一定要学。有书法基础的人进步特别快,而且容易“印从书出”求得突破,所以学篆刻的人很多都在练字。

(三)对文言文法、古文字学、传统文化修养要求很高,印文刻什么内容,边款说什么表达才流畅,都是有要求的。

(四)篆刻是一门动手操作性很强的艺术,如何用刀、如何刻边款拓边款这些技术,没有老师指导很容易误入歧途,刻了很久门都摸不到,但是现实中篆刻老师很少,不像书法老师较多。

三、当代篆刻发展的主要趋势以及新概念篆刻分析

如果我们还承认一种艺术形式不可能脱离时代的影响而单独存在,则于篆刻趋向于写意、雄放、抽象、宣洩等就不必怀疑了。当然,发展态势和作者个人的审美兴趣、创作意愿没有关系,甚至和作品的经济价值也未必有关系。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元朱文的市场依然比较兴旺。举个例子来说,明清式的家具很精美,现在依然很受欢迎。但我们因此认为,这种雕花家具很有时代气息,那就可笑了。当然,这种推断仅仅是学术角度上的,如果篆刻作者要追随这种态势,全部往写意的、雄放的、抽象的、宣洩的方向走,不管是初学篆刻的还是久学篆刻的都如此,那就也不是吉音了。更何况艺术上的宣洩并不像上厕所那麽簡单,光图痛快是不行的。而现在则确有只顾痛快、流于粗糙的现象。因此,对于篆刻的这种时代倾向和发展态势我们不必怀疑,而在这种背景下具体怎么做则是值得慎重探讨的。

如果我们明白了当代篆刻的发展态势,其实也就可以感觉到,“流行印风”代表的正是这么一种倾向。当然,这种倾向是总体的,并不等于说,“流行印风”展览就是中国最好的篆刻展。大体说来,一种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艺术形态肯定是不完美的,因为不完美,才有更大的拓展空间。

倒是不代表发展方向的艺术形式相对完美,正因为完美它才无路可走。“流行印风”展览只是主张一种大的倾向,从来就没有主张过哪一种具体的风格或形式。正因为只主张相对抽象的倾向,因此落实到具体作品时,各位的看法其实不尽相同,会有争议。

这种争议的产生当然和我们具体的看作品的尺度有关。我们并不因为要团结在“流行印风”的旗帜下而违背自己的审美原则。因此最后出来的作品并非每一方都得到四位主持人的首肯。要说共同点则也是有的,那就是:一方缺乏创意但各方面都很周到、完美的作品和另一方虽然不周到、完美但有创意的作品并列时,我们的票都投向后者。尊重创新既是“流行印风”的宗旨,也是我们四位主持人的共同信念。因此,评价“流行印风”,我觉得可以归纳为主要的三点:一是代表了当代篆刻的大的发展趋势;二是提供了一个相对好一些的艺术至上、学术至上的展览模式;三是还没有足够多的作品达到我们希望的既符合时代审美要求,又有深刻内涵的那种高度。

篆刻的共性应该是以篆书为媒介,用刻刀作工具,以印章的形式来表现三大因素。所以我认为楷书印和肖形印都不属于篆刻。虽然古代已有肖形印,虽然当代有些作者比如安多民先生肖形印刻得非常好,但如果将它归为篆刻,则因为媒介不同,品评的标准不同,没有办法做出优劣高下的评判。

篆刻中的笔墨首先存在于线条中。其次是线条组成的文字形态。应该感觉得到这种线条和文字形态有比较强烈的书写意味。比较典型的要数吴熙载的篆刻,在线条的起承转合和交会处都有鲜明的书写的表达。

四、结语

当代篆刻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写意的、雄放的、抽象的、宣洩的,这不仅可以从绝大多数篆刻作者的创作中感觉出来,也可以从其他兄弟艺术门类的演变中把握得到。我们看看音乐、建筑、凋塑、舞蹈乃至和篆刻关系更密切的绘画、书法的发展趋势以及它们的当代形态,便应该很清晰地明白篆刻在当代应有的主要创作倾向了。

参考文献:

[1]胡云龙.篆刻艺术的朦胧美[J].美术教育研究,2021(06):20-21.

[2]郑世斌.“融”与“容”——薄意、篆刻渊源共生和谐共融[J].东方收藏,2021(04):10-13.

[3]韩天衡.明清江南地区文人篆刻艺术(上)[J].书与画,2021(01):36-41.

[4]刘江.篆刻艺术的形式美[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20(12):60-61.

[5]蔡大礼.现代篆刻创作的突破与变化[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20(11):60-61.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