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是“书”与“刀”在方寸之石上的交响,是一种造型艺术。它是用篆书为主的造型与线条来表现审美志趣的一种文字与造型向统一的艺术。篆书的线质与灵活变动的构造,最适合表现以笔代刀的篆刻审美趣味,这就是篆书成为入印的主要字体的原因。正是这种刀与石表现艺术的特性,决定了治印必然以篆书这种汉字符号为主要字体,“篆刻”离不开“篆”与“刀”的辩证审美关系。
篆刻艺术的本质属性是汉字文化符号抽象与形象的辨证审美,书法篆刻艺术将汉字的形象塑造得很独特很美,并进而运用汉字的造型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造成种种意境。书法是用笔墨写字,而篆刻是用刀在印章上刻字。“篆”即书道、“刻”乃刀法,篆刻是二者在美学上高度和谐的辨证统一、高度融合的审美结晶。
篆与刻,凝聚着中国文人的诸多审美趣味,是中国文化的一枝奇葩。篆刻入门容易,刻成作品也不难,要登上高级别审美的台阶却最困难。因为篆刻艺术的造型手段最少,限制太大。方寸之石,几个汉字,朱白二色,只此而已。想要达到一定的高度,一定要在自觉审美意识的引领下才能实现。本人认为在篆刻实践中至少具有章法美、书法美、刀法美、境界美、布局美等篆刻之美。
一、章法之美——参差错落
篆刻的图案设计性决定了它与美术原理的共通性,篆刻艺术的章法原则在原理上是与美术装饰原则相一致的。平面构成上讲究纹样的对比、均衡、协调、变化和统一,篆刻章法布局亦然。徐上达在《印法参同》章法篇中有精辟论述:“乐竟之谓章,文采之谓章,是章法者,言其全印灿然也。凡在印内字,便要浑如一家人,共派同流,相亲相助,无方圆之不合,有行列之可观,神到处,但得其元精而已,即擅场者,不能自为主张,知此,而后可以语章法。”,又说:“纵之谓经,衡之谓纬。如织锦者,花为花,叶为叶,显晦参差,而经纬自是不紊,殆分矣,而犹能合也。盖巧发因心,千变万化,而成一片段者,当共一杼轴,必不自生彼此,乖戾方圆。”可见印章布局要有显有晦,有参差、有分合方能全印灿然。例图①来楚生代表作。
来楚生代表作《自爱不自贵》
正是因为美术原理与篆刻章法原理的共通性,文人艺术家从美学高度来审视古代玺印,并自觉的将这种审美运用于篆刻创作中。这种美学的根源来自于中国文化中道法自然的思想,既讲和谐统一,又讲自由独立;既不千遍一律,又不恣意妄为。这种思想在篆刻创作上的具体方法体现为:运用“正反开合、抑扬顿挫、浅深轻重、断续穿插”等变化手段,以获得“一气贯注、顾盼有情、婉转流通”的视觉效果。
二、书法之美——笔情墨韵
篆刻艺术的另一特征是它的书法美,篆刻与文字的密切关系,使印章自诞生之日起就离不开书法。古代实用玺印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印文的书法之美。篆刻创作之所以以篆书为主要形式构成,是因为篆书的结构变化灵活、造型繁复、特别适应在方寸之间进行布局;它的肥笔、圆笔象形和会意的成分较多,因而意态古朴、敦厚。篆刻发展到明代,印人们开始认识到表现书法的笔意之美在篆刻创作中的重要性。程远在《印旨》中说“笔有意,善用意者,驰骋合度。……一画之势,可担千钧,一点之神,可状全体”。朱简则明确提出“以刀法传笔法”的观点。到邓石如实践了“印从书出”,以鲜明的个人篆书入印,开一代印风。篆刻形式中篆体的笔法之美,线条的笔意墨韵之美,以及刀笔的抒情之美构成了篆刻形式中书法之美的主要内容。例图②邓石如代表作。
邓石如代表作《胸有方心身无媚骨》
三、刀法之美——浑融无迹
篆刻艺术形式之美,离不开“图”之美(章法),离不开“书”之美(篆稿),同样也离不开“印”之美(刀法)。一件印稿章法再精、书法再妙,未经刀的传递是不可能成为印的。刀法主要是用来传笔法的,但笔与到毕竟不同,刀有刀的味道,印也非纸,自有其金石味道。刀法不用笔意来收敛,就会恣意妄为,完全遵照笔意刻画,金石的味道就少了一半;收放之间最是不易把握。所以沈野有“难莫难于刀法”的感慨。明清印论中刀法名目繁多,但运行过程中,刀与印面的角度有大小,力量有轻重,走刀有缓急,因而线条形态各异。赵之谦讲究笔墨之味,善用中锋,线条圆劲挺拔,在酣畅中有古意之凝重。黄士陵偏爱秀雅古丽风格,因以侧锋的刀法来展现线条的光洁挺劲。刀法的笔墨之美,在于体现书写的节奏和韵律,在“传神”而不是依葫芦画瓢式的“传样”。刀法的气韵,其实就是刻刀在印面上划出线条给人带来的感觉,如朱简的“碎刀”,能是线条更贱险峻陡峭,更好的展现苍茫的笔意;再如“涩刀”,进刀迟滞,而又有力,这样的刻出的线条浑厚古朴、沉郁顿挫;“冲刀”者,梦辣刚劲,线条凝重挺拔,齐白石的最具代表性,气势宏大而激情汹涌、纵横凌厉,笔中有刀、刀中有笔,已达浑融无迹之刀法至境。例图③齐白石代表作。
齐白石代表作《中国长沙湘潭人也》
四、境界之美——缩龙成寸
篆刻的境界是章法、篆法、刀法和综合体现,也是篆刻家主体之情与心中之象融合迹化后的表现。就印面文字组合形式而言,有境界,则会体现在线条的排叠与边框格界构成有立体空间感,形态多变、生动,在错杂中见变化,在参差中见和谐。就情谊抒发而言,文字内容与线条仪容相呼应,以笔传神,以笔传意,直达人心。成功的篆刻作品,能让人见之如诵诗歌,如览名画,如与故人倾怀。
陈鍊在《印说》中有能品、妙品、神品和逸品的说法。相较而言,能品的篆刻,章法能做到清雅平正,艺术形象匀称,因其法多情少,更多的是一种技能的体现,因此爱印章境界的底层,大部分的汉印属于这种境界。妙品则形象生动,顾盼有情,但神为形掩,虽精妙但神韵不足,略高于能品。神品则能达笔意未达之境,得神外之神,不拘于法度,曲直、斜正一任自然,率意而为,有如神助,法、形、神达到完美统一。逸品则超出了印章形象的境界,如飞天仙人,神光偶现。由篆刻艺术形象的暗示,主体情思逸出作品本身,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情致,如入佛、道之境。如果说能品是法内之境,妙品和神品就是象内之境,而逸品则是象外之境了。例图④齐白石代表作。
齐白石代表作《人长寿》
五、布局之美——气韵贯通
篆刻布局是篆刻作品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是创作篆刻作品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它是篆刻作品的整体安排,包括安排篆刻的位置,如何留边,如何排行、如何安排字与字、行与行的空间位置,如何协调文字与空白的比例关系和疏密变化等。
篆刻一方印章或一副作品,要想气韵贯通就得谋篇布局。要求连贯,在上一字结束,要立即做下一字的承接。一个篇章若不是一笔书,字又多,则可分组完成。字距、行距疏密一致,不可时疏时密,有时要提炼诗词文字的内涵,表达个性,抒发情怀,字少的篇章,下刀要顺势而下,一气呵成。例图⑤赵之谦代表作。
赵之谦代表作《二金蝶堂双钩两汉刻石之记》
篆刻之美,美在篆法、美在刀法、美在章法。从美学角度审视篆刻作品,篆刻之美应该是蕴含着和谐之美、辩证之美、生命之美。篆刻是方寸之间有天地、有灵魂,一方名章,就是一个生命个体的印证。
如果在篆刻的学习与创作中从审美的高度入手,就能得其门径而入,对各种印风的把握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创作格调自会高雅,不至流俗,就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