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敬的印式,丁敬的白文印,丁敬短切涩进的切刀刀法等

丁敬(1695-1765),字敬身,号钝丁、砚林、龙泓山人等,浙江钱塘(杭州)人。早年,他以卖酒为业,对学术有多方面的修养,著有《武林金石录》《砚林诗集》《砚林印谱》。丁敬的篆刻,兼收各代之长,规模大,沉浸久,孕育变化,气象万千。汪启淑《续印人传》说他:“留意铁书,古拗峭折,直追秦、汉。于主臣(何震)、啸民(苏宣)外,独树一帜。两浙久沿林鹤田(皋)派,钝丁力挽颓风。印灯续焰,实有功也。”魏锡曾《论印诗》中有论丁敬一段:“健逊何长卿(震),古胜吾子行(衍)。寸铁三千年,秦、汉兼元、明。请观《论印诗》,浑浑集大成”(见《绩语堂诗存》)。

丁敬的印式,面目丰富多样。从朱文面目,可见丁敬一直在做多方面的尝试,不拘一格,去粗存精,取法广博。这些印,大多是用细碎短刀,他的“短切涩进”,可以使线条出现不同程度的波磔,产生类似书法中笔与纸争力的线条的涩、韧效果,借此来表现笔势和气韵。运刀中产生的些微刀痕和石的崩裂痕,更会加强印面斑驳古拙的金石韵味。他的印中也有不少冲切结合的刀法,并视需要交替使用,有的笔画两面互错刀锋,表现出“颇露锋颖”的特点。

丁敬的白文印,也和朱文印一样,不管面貌如何多样,但都以细碎短切、波磔前进、刀棱俱见、圭角朗然的刀法为主,并参以冲、切,则是共同的手法。丁敬的白文印,虽都来自汉印,但也都吸收了明印的传统。若参看苏宣、朱简、梁千秋等的印谱,就可以找到丁刻的蓝本。

丁敬的刀法,被评论家称之为“碎刀”“细碎切刀”“碎刀短切”“短切涩进”等。刀法,运刀之法也。刀无定法,基本有切、冲、削三种。刀法是为笔法线条服务的,最终是为一印之风格服务的,主要看效果。据传,丁敬及西泠诸家的运刀是“碎刀横向身边切”,而现代人较多使用的“执笔式(指执刀姿势)横切刀法”约与其类似。

切刀之法古已有之,丁敬将其改造为短切涩进之法,开创了刀笔合一的新风,这也是它的历史意义之所在。这种刀法钝朴奇崛、风格遒上,目的是为其高古清刚的印风服务,因为光滑纤柔的线条不可能达到表现阳刚气势的效果。丁敬的碎切刀法是逐步完善的,后继诸家各有运用,直至陈鸿寿,才真正把这刀法发挥得酣畅之至、纵横冲驰,与其雄浑豪迈的印风相得益彰。

论家常说丁敬的“碎刀”之法得自朱简,出自魏锡曾记录,识者早就指出不确,认为其受明代苏宣等启示的可能性最大。当代叶一苇、于良子指出,丁敬刻印只有部分用碎刀短切,是视印面效果的需要才秉用,但在实际印例中,冲刀、冲切结合比比皆是。可见,丁敬的用刀是紧紧围绕着效果施展的。从丁敬起,刀法才真正走上了笔法、字法为印风服务的大道。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