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篆刻展览文化已经经历了轰轰烈烈三十年的发展历程,篆刻这门曾经是极少数人雅玩的精英艺术也在声势浩大的展览文化的影响和带动下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篆刻艺术在新的时代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良好机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认识并喜欢上了这门将书法与雕刻高度合而为一的古老艺术,社会上已经形成了一个由老中青互为组合的篆刻人才梯队。
老一辈篆刻家现今在世的像刘江先生、钱君陶先生等年事已高,稍年轻一些的像韩天衡、李刚田、祝竹、马士达、刘一闻、林健、陈国斌、王镛、苏金海、石开、翟万益、崔志强、徐正濂等在印坛依然很活跃,再年轻的像朱培尔、王丹、徐庆华、张公者、许雄志、戴武、魏杰、赵山亭、周斌、冯宝麟、鞠稚儒等等,可谓众星闪烁,举不胜举。黑龙江葛冰华和河南查仲林不幸身染重疾,英年早逝,无疑是印坛的一大损失。
时下年轻一代印人已经成为活跃于当代印坛的一支劲旅,他们同时也像一台台播种机,在全国各地播撒下了许许多多希望的种子,中国篆刻的春天早已到来。
然而,毕竟还有很多喜欢篆刻艺术的爱好者因为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学习环境比较艰苦,而且缺乏名师指点,进步十分缓慢。笔者在周游全国各地当中发现很多篆刻爱好者在学习当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通过和他们的接触交谈,从中了解到很多实际问题。篆刻小站分析认为,初学篆刻的爱好者很容易进入以下四个误区:
一是仅凭兴趣,茫无目的。这种情况表现为相当一批篆刻爱好者学习篆刻不知道从何入手,也很少购买相关书籍和音像资料进行观摩学习,有的甚至连篆刻所用的工具材料也不熟悉。
有用木头刻的,有用橡皮刻的,也有在大理石上刻的。兴趣虽然很大,但是无法真正进入篆刻的学习。建议有这种情况的爱好者,要到书店去购买至少一本篆刻入门的指导性书籍,搞清楚学习篆刻所需的工具材料和相关参考书籍,以便进一步深入学习。有的人认为这一类的人还不能算作是真正的篆刻爱好者,其实不然,他们只是缺乏引导,尚未入门而已。
但他们对篆刻充满强烈的好奇心理,如果将这种好奇心进一步稳定为一种热爱艺术的兴趣,再进一步加以引导,就很有可能是一个篆刻方面的好苗子。事实上,我在和很多已经功成名就的篆刻家比如燕守谷先生、苏金海先生、翟万益先生、曾翔先生、张公者先生交谈的时候,他们也有意无意地提到自己早年学习当中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说实话,笔者当初学习篆刻就曾经在前面提到的那些材料上刻过印章,这种情况在物质还很匮乏的时候也是很难避免的。那时候家庭条件差,没有余钱购买足够的石料和书籍,只能就几方章料磨了刻刻了磨,而且石头的每个面上都刻满了,是地地道道的“印贫六面刻”。现在生活条件相对而言要比那时候好多了,就没有必要在那些材料上浪费时间了,可以尽快进入正式的篆刻临摹学习,以便早见成效。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