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史纸和宣纸的区别,产地、原料、工艺、工艺等,对比

连史纸,又称连四纸,连泗纸,原产江西、福建。素有“寿纸千年”之称。宣纸是中国传统的古典书画用纸,是汉族传统造纸工艺之一,原产于安徽省宣城泾县,以府治宣城为名,故称“宣纸”。

a8070_01

连史纸与宣纸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纸张,其产地、用途、原料、制作工艺上都有很大的区别,篆刻小站下面一一阐述:

产地不同

连史纸主要产于福建连城及江西铅山,而宣纸主要产于安徽宣城泾县

用途不同

宣纸主要用于书画创作,而连史纸不仅用于书画,更多用于篆刻艺术中,因其表面细腻,吸水性强,常常用于钤印、拓边款等

制作原料不同

宣纸的主要原材料有青檀树、稻草、楮、桑、竹、麻等,而连史纸的主要为嫩竹丝,所以连史纸的表面会比宣纸更加细腻光光滑;

制作工艺不同

宣纸的制作过程

a1090_03

宣纸的制作工序大致可分为十八道,如果细分,则可超过百道。其中有保密工序,不为外人所知。

伐条宣纸的传统做法是,将青檀树的枝条先蒸,再浸泡,然后剥皮,晒干后,加入石灰与纯碱(或草碱)再蒸,去其杂质,洗涤后,将其撕成细条,晾在朝阳之地,经过日晒雨淋会变白。

然后将细条打浆入胶:把加工后的皮料与草料分别进行打浆,并加入植物胶(如杨桃藤汁)充分搅匀,用竹帘抄成纸,再刷到炕上烤干、剪裁后整理成张。

宣纸的每个制作过程所用的工具皆十分讲究。如捞纸用的竹帘,就需要用到纹理直,骨节长,质地疏松的苦竹。宣纸的选料同样非常讲究。青檀树皮以两年以上生的枝条为佳,稻草一般采用砂田里长的稻草(其木素和灰分含量比普通泥田生长的稻草低)。

连史纸的制作过程

连史纸制作技艺分为青丝生产、蒸煮黄坯、天然漂白、造纸四个阶段,具体如下:

(一)青丝生产:立夏前后五天砍下嫩竹(长出1—2枝新梢的新竹),取竹竿的上一截为连史纸竹料(下一截也就是头截为其他漂料纸竹料),截成每节1.5米长,削去青竹皮,中间破开。分层放入竹塘中浸渍。60天后,新竹已经腐烂,用木槌敲打成丝,清洗干净,上竹架,晒干便成青丝。

(二)蒸煮黄坯:把青丝拧成小股放入石灰中浸渍,一天进行翻堆又泼上石灰浆,使青丝深软化。把青丝搬至水塘洗净石灰浆,然后上竹架晒干,叫“头套”。第二次把青丝浸渍石灰浆4天,叫“灰青”。把灰青放入坯炊(炊料灶)进行蒸料1天,然后将灰青出炊,洗净上竹架晒干。再把灰青放入碱水池(用草木灰制成的碱)里进行过碱,然后进行蒸料一天一夜,出炊后洗净碱水上竹架晒干成了“黄坯”。

(三)天然漂白:把黄坯撕装成80公分大的饼状,放在朝南方向的山坡的茅草和灌木丛上,每个月翻揙一次,三个月后黄坯经过日光雨雾的自然漂白已成了“白料”。

(四)造纸:

1、捞纸:首先把白料送到水碓寮进行碓料,然后挑至纸寮由造纸师傅放入纸槽里,并加入纸药即榔根汁,具体用量按师傅的习惯而定。

造纸之时,用木耙把槽里的纸浆和纸药一同拌匀,纸槽两侧立一师一徒,徒弟叫扛尾,师徒将纸帘浸入槽内,捞取纸料摇匀后荡去多余的纸料,再往相反另一端纸槽里捞取纸料,摇匀后荡去多余的纸料,第三下按第一下的方向往纸槽里捞取纸料,摇匀后荡去多余的纸料,要是捞厚纸还要捞四下,再由师傅取下纸帘平伏在湿纸板上,徒弟协助摆放帘架及拨动简易算盘,如此重复操作,每捞五六十张、要加一次纸料和纸药,耘一次槽,使被槽笪压着的纸浆不断与纸药一起悬浮在纸槽里,直到纸槽里的纸料捞罄为止。一般情况,从早上捞到天黑可捞850张至1000张左右。当地把捞三下或捞四下的捞法称为“三套水或四套水。”

2、焙纸:由焙纸工将捞好的湿纸层放上木板和榨杆,扣好篾纳利用杠杆原理榨出水分,直到适合为止。

然后裁去边角,用清水将纸层淋透,卷起右边纸角,一张一张地剥离下来,又依次一张一张用松毛刷刷在纸焙壁上,湿纸干后就一张张收起来,如此循环操作。一天从早到晚可以把所有捞的纸焙完。再将纸放在纸桌上进行捡纸,选去破坏,裁去边角,每100张折成一刀,盖上字号、商标、品名、等级印章,用竹篓包装出货。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连史纸和宣纸的区别,产地、原料、工艺、工艺等,对比》上有1条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