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谱版框赏析举隅,印谱版框纹饰的多样化,印谱框赏析

明代以降,因文人墨客介入印坛,印谱辑录风气亦随之兴盛,印谱形式及类别趋于多样化,各式各样的印谱刊行于世。不论是以原钤古玺印成谱者、摹刻古玺印成谱者、集自刻印成谱者,或集名家刻印成谱者,等等,成为推动篆刻发展之重要媒介。明代以至清初,印谱版框纹饰最初仍如古籍版框,只有简单的单栏或双栏形式,没有太大变化。自文人介入印坛,“文人”思维亦慢慢融入印坛。

印谱版框的来历

上古时代,文字是记录在甲骨、简牍上的。简牍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大量使用。散片简牍编连成册,书写文字就有了界栏,由此保持整齐、清晰。后来的帛书、纸卷多有界栏,使文字内容看起来整齐。雕版印刷技术在唐代被发明,于唐朝中后期已经广泛使用。早期雕版印刷主要盛行于民间,多用于印刷神像、经咒、发愿文以及历书等,1966年在西安市发现雕版梵文陀罗尼经咒单叶,约刻印于公元704—751年之间,为目前所知最早的雕版印刷品。现在我们所能看到最早的完整雕版印刷实物,是藏于英国伦敦博物馆之唐咸通九年(868)王玠为父母敬造普施之《金刚经》,印制工艺非常精美,已见使用版框。后世雕板印刷的书籍,也往往刻有边界和栏线。古籍刻印中的版框,一般认为是受到简策形式的影响。印谱作为古籍的一个门类,自然也保留了版框的形式。

版框在古籍中也称为边栏,即每版内围框文字之四周边线,上方叫“上栏”,下方叫“下栏”,两旁叫“左右栏”;单线叫“单栏”,双线叫“双栏”。四周只印一道粗黑或细黑线,称为四周单边;四周粗黑线内侧再刻一细黑线,称为四周双边;仅左右粗黑线内侧有细黑线,称为左右双边。版框粗黑挺直,予人以稳定感,不仅保留了简策、帛书遗风,而且具有规范、整齐版面的作用。古籍中的版框经历演变,由简而繁,发展出不同的样式。

印谱作为古籍的一个门类,继承了版框的形式,并发展出多样化的纹饰,既具有实用功能,也增加观赏功能。一般来说,版框对于刻印叶面具有规范作用,与没有版框的古籍或印谱相比较,有版框纹饰者版面更整洁,视觉上更平衡、稳定,读者的视点更能集中于内容部分。存世印谱中,有以无版框印谱纸钤拓者,这种无版框印谱存世量应不少,但是,不论钤拓如何精良,排列如何有序,仍缺乏整齐划一之感。而有版框的印谱,采用细线单栏或双栏的,使人感觉秀丽、庄重而清新自然;采用粗线单栏或双栏的,有厚重及严肃的感觉。在传统的单栏或双栏版框纹饰中,文人墨客又稍加改变,将版框四角稍稍改动成圆角,这一小小变动,使版面活泼灵动,流畅圆通。

无版框印谱《陰騭文篆章》

有版框印谱《紅葉山房印譜》

圆角印谱《朱子治家格言》


下载链接 (提取码:tzf4)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