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缪篆(mou zhuan),是汉代摹制印章用的一种篆书体。王莽六书之一。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记新莽六书称:“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形体平方匀整,饶有隶意,而笔势由小篆的圆匀婉转演变为屈曲缠绕。具绸缪之义,故名。清代桂馥《缪篆分韵)则将汉魏印采用的多体篆文统称为“缪篆”。亦称“摹印篆”。
汉印的字体,有缪篆、鸟虫书和隶书三种。缪篆是主体,占了绝大多数;鸟虫书只用于少数印章;隶书目前仅见于陪葬用的石印。
缪篆是汉王莽时期所定六书(古文、奇字、小篆、佐书、缪篆、鸟虫)之一,为汉初沿袭秦书八体之一的“摹印”,故又名摹印篆。清代谢景卿《汉印分韵》序曰:“秦书有八体,五曰摹印。汉时有六书,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缪篆固别有一体,屈曲填密,取纠缪之义,与隶相通,不尽与《说文》合。其损益、变化具有措意,不可磨灭,章法配合浑穆天成,不可思议。嗜古之士 宝焉。”
缪篆是在秦代“摹印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摹印篆”略异于周时的金文和石刻文字,它在田字格或日字格之内,为把形体适应具体的需要,多趋方整和比较均匀,有时甚至采取挪移的方法以便安排,但稍粗放一些。
西汉初期的印章文字基本上继承了这一体势,而日益向结构匀称和线条圆转方面发展,乃至虽无框格,大小平整变可齐同,其字体绸缪屈曲,笔划饱满,到了新莽时,便冠以缪篆之名了。
这时,一些印章的作者,每字往往以横笔或竖笔各六画组成,或接近于六画之数,只要不碍于辨识,或省或增,务求匀密有致辞。戴侗在《六书故》中说:“凡字有从多而省者,趋于巧便也;有从省而多者,趋于巧缪也。”东汉之后,这一趋向愈来愈有所发展。
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依然沿用这一体系,很少有变动,直到隋代,因绢纸的广泛使用,印章形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入印文字于是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复为缪篆了。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