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熊印稿序,韩天衡眼中的高式熊,谦恭育晚生宝刀铸清峻

在我所熟悉的印界前辈里,最没有前辈架式的要数高式熊先生了。他对待晚生总是表里一致,一贯地谦逊、热诚、真率而平等。记得在一九六三年,我由方介堪老师的引荐往沪拜谒式熊先生。那一天他对我的习作看得非常仔细,还不吝其辞,居然点出了习作的许多「妙处」,甚至执意要索取我的印蜕,说是要留下来再看看。这些「妙处|和印蜕,今天看来是那样地幼稚和羞于见人,可是对于当时的我,则是平添了无上的光荣感。他这种出于鼓励的过分褒奖,也正是敦促我加倍去勇猛精逬的强劲动力之一。高先生人品平淡,虚怀若谷,老而不倚老,老而不卖老,扶持后学,责无旁贷。据我所知,他对我如此,对别人也复如此。

他心中关怀的不是个别人,而是整个印坛及其未来。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具备了这样一种平易近人的性格,对于篆刻界,特别是对于初操铁笔的后生来说是何等的宝贵,何等的必要和重要。因此,可以这样说,上海篆刻界近些年来的勃兴,新人的蜚出,风貌的多姿,以至一再在国内外赢得高度的评价,是跟高式熊等一大批老一辈篆刻家的无私培植分不开的。

高先生的谦逊、平易是建立在扎实的艺术学养和实践之上的,故而愈见难能可贵。

在治印方面,高先生的取法和格调都是很高的。他幼承家学,得到父亲高振霄太史的教诲,又获赵叔孺、王福厂的悉心指授。一九四五年他年方二十四岁,就汇辑了数年耕石的佳迹成《篆刻存景》一册,所作追秦撫汉,仪态雍容绰约,而一以清峻的风神出之。彼时赵叔孺、王福厂皆一代篆刻大家,各自有独到的高艺绝技,而高先生的英年力作,就自然而言似可与赵叔孺比美,就劲挺来看似又可与王福厂竞技。二十七岁那年,他又完成了《西泠印社同人印传》印谱四册,所 作益显英迈,出入秦汉宋元而不逾规矩,技法老到却神采楚楚,从篆刻艺术的角度,或是就其选择的印谱主题,从篆刻史学的角度而言,它都是区别于一般汇印 成谱的那一时期的一部重要印谱,即此不可不记。

在印学方面,高先生的见识和修养同样是很高的。他对于历代印谱版本、印章流派均深有研究,慧眼独具。四十年代始,他以十余年的精力为印谱大收藏家张咀英整理汇辑了《张鲁盦所藏印谱目录》一册四卷,即如上述的《西泠印社同人印传》,内中就搜集编撰了西泠印社社员、社友等二百一十人的传略,钩陈榄玄, 考证和揭示了许多被埋没的和鲜为人知的印学史料。史料是理论研究的基础,而整理史料又是乏名缺利的辛苦劳动。他认真地、默默地做了,而且做了许多年。其用心之苦,用力之勤,委直叫人肃然起敬。

实践和理论是统一的,互补的,高式熊先生正是如此。他胸中存旧谱五百部, 手下运古印一万钮。这丰厚的学养,才使他能濯古来新,宝刀不老,印艺长青,成为现代印坛上一位重要的篆刻家、印学家。

高式熊先生蜚声印坛四十载,而知音者总苦于无法一睹他印风之全貌。这本由高先生亲自选定的印谱,汇辑了他自青少年时期至今的力作三百余方。这不仅 弥补了一个学者称憾良久的缺陷,也为时下兴盛的篆刻界提供了又一值得学习、借鉴、研究的范本。它的出版,一定会获得良好的反响,给我们后生以多角度的启迪,我是这样地坚信。

韩天衡 一九八七年七弓十五日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