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统一南北之后,作为公私交接、信用保证的印章,形式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印面扩大,一般为5厘米或六七厘米见方;印文书体,由汉魏缪篆回复为秦小篆;印文从白文转变为朱文,没有例外。初期的隋唐官印,篆法朴拙,风格独具,在浙江省博物馆的诸多篆刻藏品中,就有两方极为有名的唐代官印:会稽县印、金山县印。
他们以蟠条焊接工艺铸造,蟠条,即为印面完满,多重盘曲;焊接,是将这种多重盘曲的笔画做成铜条后,焊接到印面上。铸造工艺的代表则是吏部尚书印。
唐·会稽县印
唐·金山县印
唐·吏部尚书印
宋代官印,承唐制并有发展。称谓依官职品级高低有“印”与“记”之分。印文由唐代的二三叠可多至九叠。印体更趋大,印边栏增粗。印背刻楷书年故,中期以后加刻铸印机构。
浙江省博物馆的宋官印,有太师钱左相府之记、宣府处置使司随军审计司印、建宁军节度使之印、建炎后苑造作之印、祥符开国这些官印,印文牵连交织,屈曲盘旋,别有一番滋味;又不若后来那种越来越细密的“窗花格子”一般,整齐划一,缺少天趣,还是很有看头的。
宋·太师钱左相府之记
宋·宣府处置使司随军审计司印
宋·建宁军节度使之印
宋·建炎后苑造作之印
宋·祥符开国
元代官印,沿用九叠篆,即使是八思巴文,也婉转曲折,或因其笔画相对简单似更宜叠篆法。浙江省博物馆藏有八思巴文的管军千户印和管军上百户印,值得一提的是“昏烂钞印”,印文为带有汉魏隶意的楷书,极具特色。
元·管军总管印
元·管军上百户印
元·昏烂钞印
明官印印文仍以九叠篆,特有一种长方形 “关防印”。如浙江省博物馆藏之“督理台温钱粮兵马兼海防三关吏部院关防”。而“靖虏将军之印”,则是郑成功叔叔郑鸿逵所用印,是南明史研究重要资料。
明·督理台温钱粮兵马兼海防三关吏部院关防
明·靖虏将军之印
元代盛行画押,这些画押都用朱文,而形式不一,有方形、圆形、葫芦形…… 姓氏多作楷书。
下面,录斋就选了浙江省博物馆藏的两方元押,发给小伙伴们欣赏下:
元·马-押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