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吴昌硕边款的四个修养,书法、诗文、绘画、人品

表面看来,边款只是単刀或双刀在款石上刻成的文字,似乎初学不久的印人也能做到,但透过表象,深及内涵,却又是无比的深邃与广泛。如果边款的刻字要具有作者独特的个人风貌,那他必须要有较深广的书法基础,有对真、草、集、表、行等多种书体的熟悉与技巧的掌握;对刀法的运用,要能得心应手,随石材之质地、外形而较妥善美观地安排位置,使款字气脉贯通,有一定的风格,表现出作者的个性、思想与感情。

△图1

要使边款文字言简意赅,内涵深远,用词多彩,并能表现出感人至深的意境和情趣,那就要对文学、诗词等有一定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对印语有深刻的理解与阐述,从而在印面或印款中表现出来。

在边款中,若要参入图画,无论是人物、佛像的造型,还是山水、花鸟、虫鱼的制钮或是对薄意的理解,作者必须具有一定的绘画造型能力,要有对美学的理解与应用及对历史上许多优秀美术遗产的认识,如对先秦的纹饰与绘画、两汉的刻石造像以及瓦当、砖画、肖形印等都应有所认识并掌握技能要领,恰当地引入款面,方能使款面图像简练、生动、朴拙、浑穆。

△图2

艺品即人品。作为一个能作出完美边款的印人,更要不断加强其品性及学问方面的修养, 使之潜移默化地融入作品中,更丰富和完善其边款艺术。

艺术大师吴昌硕先生,他的篆刻为近代第一,在书法、诗文、绘画等诸方面,也都有深厚的功底。理苦動劳的青少年时期,激发了他浓烈的爱国、爱乡思想,培养了他的品质,加之后天的不断努力学习及对社会的关心,方促使他成功,铸就他一生中许多不朽的艺术作品,其中也包括他在篆刻艺术领域中的边款艺术。

今天,我们要创造具有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个人特点的边款艺术,就必须得虚心、细致、认真地向吴昌硕等老一辈篆刻大家学习、借鉴。

1、对书法的修养

△图3

吴昌硕对书法下过长期的功夫。他认为“学习刻印的先决条件在于精通书法,特点是篆书;因为刻印和书法是共通的,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吴东迈《吴昌硕的篆刻》。他对篆书,上至金文《散氏盘》、石刻《石鼓文》、秦篆、汉篆,下至清代邓石如、吴让之、徐三庚、杨沂孙等人的作品都有着长期的临写经历;对汉代的隶书以及魏晋楷书、明代行草书,都下过不少功夫。因此他在边款中,生动多样地表现出其书体的特征及其笔情刀意。我们从“吾车既工……”(图1)中可见他对《石鼓文》的临写功力,以及題款所书中行楷的基本功,并显出他独特的个人风格。而这种篆书与行楷在他的边款上,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与发展,形成他边款中笔意、刀味和墨趣相结合的特点。“鄣吴村堀地得此石,老缶钝刀刻之”(图2)的篆书款,表现出一种刚劲活泼和流转生动的意趣,结体松紧自然,章法左右上下穿插有序,笔力遒劲,刀意俱见,很是具有刀书刻划的特色。另“丙辰初春为合山先生刻,老缶时年七十有三”(图3)与“大聋刻于吴下”(4)和“光绪乙巳十月,仓硕刻”(图5)等,均可见其楷行书的用笔、用墨与用刀的铿锵有力,浑朴、厚重、生动。无论是整幅或半幅一角,都布局完美而富有变化,磅礴之气扑面而来。

△图4

△图5

2、对诗文的学养

吴昌硕平生最爱读书,读书是增进学养的阶梯,他曾说:“读书最上乘,养气亦有以。气充可意造,学力久相倚。”(《勗仲熊》诗)这说明艺术要有创造,就得依靠读书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因为书籍是人类精神财富的集中汇集。他一生所读之书内容广泛,有与诗文、书画、篆刻有直接美系的诗集、画本、碑帖、印谱等,也有纵横专业史论、姐妹艺术的知识理论等。我们从他的篆刻边款中就可略窥一二,有对古玺印与印人前辈作品的借鉴学习,有对印语的出典、古文字的阐释,也有对社会生活有感而发的诗章,有些诗跋,虽寥寥数语,却真实地描绘出一幅幸福生活的画卷。如“破荷”一印印款“亭破在阜,破荷在手。不破之丑,焉亭之有。千秋万年,破荷不朽……”(图6),既表达了境与情,也表述了作者之志。在“十亩园丁五湖印丐”一印款中“饮灌园水心不芜,使刻印钱胜彼屠,天地籧庐,买酒相呼,大儿葍,小儿壶……”(图7),俨然勾画出“十亩园丁五湖印丐”的田园生活与大儿小儿提壶买酒其乐融融的充满生活情趣的画面。 在“吴昌硕大聋”一款中,写出晩年“病余人比还魂鹤……”(图8)的感受及“不禁怆然”的“愁似织”的心境。“野店投荒三四间,渡头齐放打渔船。数声鸿雁雨初歇,七十二峰青自然……” (图9) ,则诗情画意跃然款面,使观赏者心情亦随之起伏波动。

△图6

△图7

△图8

△图9

3、对绘画的素养

吴昌硕30来岁即开始学习绘画,50多岁时,至沪上更加用功,进步神速,尤其是将在诗文、书法、篆刻上的素养移情于画,使之更具自家浑朴大气之风貌,70以后更是独领风骚于海上。同时他以诗、书、画、印之通感,融入他的边跋艺术中,使之同样具有浑朴、大气、古拙、灵动的个人风貌特点。

△图10

他的画材广泛,无论人物、山水、花鸟,都极富特色。我们从他画的《梅花》(图10)中可见其用笔用墨,章法与题款都很具个性,概括简洁,古朴雄浑。他将绘画之功移入边款中,自创一格。线条简练,粗粗几笔而形神并茂。如“无量寿佛……”阴刻线条造像(图11)中,可见其简朴生动。“明月前身”一印印款于边侧为“元配章夫人梦中示形,刻此作造像观”(图12),仅此印面与款识,虽不见附刻怀念的诗旬,但却通篇充满了绵绵情意,大块的空间,似在皎洁的月光下人物姗姗离去,而又见一步一回眸的依依之情态。整款洋溢着无究无尽的真挚情感,使人难以忘怀。

△图11

△图12

4、对人品的涵养

文学艺术是作者人格、思想、感情、品性的综合反映。先哲有言:“欲作一个艺术家,必先做一个堂堂正直的人。”吴昌硕的边款艺术,也是他艺术风格的一个折射反应。他的边款艺术,变化丰富,气魄宏伟,韵味醇厚,这些皆与他广泛的知识学养、纯熱扎实的技巧训练有关,更与他的思想、胸襟和高尚的人品有关。

首先,他有浓郁的爱国主文思想。他对国家、人民、家乡无限热爱,対父母、师长、学生、妻室、儿女情深意长,其作“一月安东令”正是他欲造福百姓乡里思想之流露。后投笔从戎,捍卫国家,“海军未复谁雪耻……精卫衔石填沧海”之作,究分表达了他对当时我海军遇覆恨未雪耻的爱国深情。晚年居海上,集资赎回国宝《汉三老碑》,为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印学而积极参与西泠印社的活动。这些都是他高尚品格的体现,也成为他艺本创作的基石与精神支柱。

另外,孝顺长辈、尊师重道,也是他品德表现的一一个方面。吴昌硕青年时与父同外出逃难,几年后回家聚首,支持父再娶,晩年待奉继母,迎居海上以尽孝道。对其师更是终生不忘,时有记诗刻印以报其情,如为潘芝畦师先后刻有“喜陶之印”“喜陶”“紫畦”“天趣横生”“燕池”等印,另与杨见山、任伯年、吴铁隐、张子祥、蒲作英、沈石友等也交情很深,于亦师亦友之间,然缶翁亦常以师称之、待之(可见拙作《吴昌硕篆刻艺术与研究》一书) 。

他关怀后辈,爱之若子。在苏州时的赵古泥,就是他关心培养提携的结果。以后对王个簃、潘天寿、沙孟海、诸乐三等人,以及日本的河井仙郎、长尾甲等,都是关怀教诲,使之顺利成材。他对朋友情义诚笃,如对晚年孑然一人,甚为潦倒的蒲作英给予关照,逝后同艺友为之棺殓、治表、安葬,并书其墓志铭,篆其盖等。

我们可从其边款的诗文跋语中,感知其高尚、诚挚的人品;从其字画的用笔用刀中,可见其浑朴、静穆、可亲的精神。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