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印史》从考古学分析切入,对古代玺印的基本分类、材质、制法、印面、用法及其鉴定、辨伪等作了全面的阐述介绍,并对古玺印从商代至清末的考古学分期及其演变发展,作了系统梳理,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同时对古玺印的鉴定与辨伪,以及篆刻的学习,具有实用性的指导。
本书展示了685个图例,绝大部分为原大尺寸,历代具有代表性的印章,以及典型的印面布局、印钮的形制、泥封拓本、印陶等,均为收录。双色印刷,函套精装,版式舒朗。
作者简介
周晓陆,1953年生,江苏南京人。南京大学、西安美术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长期在北京、西安、南京等地从事考古学、文物学、汉字学、博物馆学、艺术史学的教学与研究。代表作有《汉字艺术》《步天歌研究》《元押》《秦封泥集》《二十世纪出土玺印集成》《中国消失的文字》《考古印史》《古陶文明博物馆藏甲骨文》《古陶文明博物馆藏战国封泥》等,在《考古》《文物》《史前研究》《农业考古》《南京大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西北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学术成果曾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国家古籍整理二等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等奖等。
名家推荐
李学勤《二十世纪出土玺印集成·序》:“考古学的方法和观念一旦用来研究作为金石学原有对象的古代文物,都带来十分显著的效果,使人们的观感为之一新。其重要原因,首先是以有科学发掘记录的材料为主要依据,从而有可能进行准确的分类、分区、分期的研究,逐步建立有关文物发展演变的标尺。⋯⋯更值得推荐给读者的,是全书的引言《考古学对玺印文化的贡献》,论叙充实精到,篇幅也很长,完全可以当做玺印研究的专著来读。”(《考古印史》是在《集成》引言的基础上重新撰写而成)
李伯谦:“我和周晓陆先生交往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他基础深厚,涉猎广泛,长年进行考古学、文物学、博物馆学与中国传统艺术的教学与研究,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中独具慧眼,对印玺艺术与文化积聚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研究功力。”
目录
引言
壹 古代印章与考古学收获
一 无处不在的文化现象:(一)纵贯古今的玺印文化;(二)古代社会的记录载体;(三)民族文化艺术的渊薮;
二 考古学与古玺印文化:(一)存世古代玺印的来源;(二)考古学收获的玺印文化新资料;(三)考古学对传世玺印的鉴定确认作用;(四)考古学对玺印文化研究的贡献;(五)古玺印研究对考古学的作用;
贰 古代印章的考古学分析
一 基本分类:(一)私印;(二)公印;
二 印体、钮制的材质及制法:(一)材质;(二)印体(附:封泥匣、印函、印囊等);(三)钮制;(四)古代玺印制法;
三 印面分析:(一)面形与边栏、界画;(二)文字(附画印);(三)玺印的专称;(四)印面的读法;(五)印面文字、图形制法;
四 用法及遗痕:(一)抑印;(二)烙现;(三)钤色;(四)佩印;
五 古代印章的鉴定:(一)辨误;(二)辨伪;
叄 古代印章的考古学分期
一 已有的认识:(一)邓散木分期法;(二)沙孟海分期法;(三)罗福颐分期法;(四)本书的分期法;
二 胚孕期:(一)从制陶拍子开始;(二)相关的讨论;
三 第一段 萌生期:(一)对中国玺印起源的讨论;(二)殷商玺印资料;(三)西周玺印资料;(四)小结;
四 第一段 蓬勃期:(一)蓬勃期玺印的文献记载;(二)本期玺印的考古发现;(三)分域;(四)小结;
五 第一段 典则期:(一)典则期印章的一些记载;(二)分节;(二)小结;
六 第一段 涣解期:(一)涣解期公印的制度规定;(二)分节;(三)小结;
七 第二段 更变期:(一)更变期公印的制度规定;(二)分节;(三)小结;
八 第二段 规范期:(一)规范期公印的制度规定;(二)分节、分区;(三)小结;
九 第二段 新流期:(一)新流期公印的制度规定;(二)公印的分节;(三)小结;
十 考古印史与印章艺术(本书代结语):(一)简略回顾;(二)历史印章与艺术印章关系;(三)艺术印章发展的几个时期;(四)尾声;
附:《考古印史》图例总表
后记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